[实用新型]可折叠的大帽檐雨披无效
| 申请号: | 93224995.7 | 申请日: | 1993-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5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马亮;常建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亮 |
| 主分类号: | A41D3/04 | 分类号: | A41D3/04;A41D3/08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帽檐 雨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可折叠的大帽沿雨披。
目前的雨披均是由一围套在人体上半部的防水布套及可与人头部扣套的兜状的帽子构成,其帽子部分为尖上顶前敞口状,以便骑行者能够通过前部敞口进行观察。这类雨披的缺点在于:由于雨水可沿帽顶及前上方落入前敞处的脸部,因此,造成雨水浇脸,既影响人的视线,又很易造成交通事故,戴眼镜者常因镜片浸水后而造成视线模糊。尤其在潲雨情况下,此问题尤为突出。另外,兜状的帽子和雨披本体为同种材质的柔性连接,因此,其帽子本身无任何挺性,在人们骑车转弯或转脸观察路况时,其帽子部位本身一般不随之转动,所以,在人们扭头时,视线往往被帽体前敞口左右边缘挡住,很是不便,又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止雨水浇脸的可折叠的大帽沿雨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与人体围套的防水套筒上收口处有一与人头部套戴的头套,头套部分为前敞口的兜状,在头套前敞口部位上沿处向前延探有一帽沿部,帽沿部与头套连为一体并为可折叠状,在帽沿外周边裹绷有一圈弹性钢丝,头套部分上半部为圆筒体状,使用时弹性钢丝将较质帽沿绷起,使雨水无法再浇落到脸部,不使用时,可将弹性钢丝扭成8字并对扣折叠在圆筒体的帽体上半部,而雨披本体则收藏在帽体上半部,以便于携带。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第一:防水帽沿的加设,不仅可防止雨水浇脸,而且可作为雨披本体的收藏和携带提囊使用。
第二:弹性钢丝圈既可起到绷起大帽沿的作用,又可反折成8字形而拆叠。
第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第四:帽沿的增设,提高了头套部分的挺性和头上半部的吻合性,可起到防止转头时头套部分不动而导致的视线遮蔽问题,提高了雨天骑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帽子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一与人体披套的套筒1,在套筒1的上收拢部位有一与人体头部套戴的头套2,头套2与套筒1连为一体并呈前敞口的兜状,其特征在于:与前敞口兜状头套2上部相连的是一圆筒状的帽套3,在帽套3前部有一前凸延伸的帽沿31,帽沿31的外围周边裹绷有一弹性钢丝圈32,帽沿31内周边与圆筒状帽套3下周沿连为一体,帽沿31本体为软质材料构成并可与圆筒状帽套3相折叠扣合。参见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弹性钢丝圈32将软质帽沿31绷张成月牙形面,圆筒状的帽套3位于弹性钢丝圈32的圈内并与弹性钢丝圈32内周边相内切,在圆筒状帽套3后部设有和弹性钢丝圈32前部扣连机构33相扣合的扣眼或尼龙搭带34。参见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外凸帽沿31内的钢丝绷围成圆环形或椭圆形,在使用时,将扣连机构33打开,可将收藏在圆筒状帽套3内的套筒1拉出展开而使用,再将弹性钢丝圈32反转180度,使原拧成8字形的钢丝圈32展开并恢复至原来的圆形或椭圆形并将软质帽沿31绷撑起来,在下雨时,由于有月牙形的帽沿的遮挡,故不会出现雨水浇脸问题。参见图1和图6。
如要收叠,则先将套筒1及头套2部分折放到圆筒状帽套3内,然后将钢丝圈拧转180度后成8字形,如图4所示,再将两圆环部位对折并通过扣连机构33和34扣合在一起。扣连机构可采用尼龙搭带或按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亮,未经马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4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