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录音转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3223784.3 | 申请日: | 199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4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川 |
主分类号: | H04M1/65 | 分类号: | H04M1/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录音 转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录音转接器,属于电话机及录音机的辅助设备。
目前,电话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且正在日益普及。由于现有的录音电话(机)价格昂贵,大多数用户使用的电话机无录音功能。电话机无录音功能给通话带来许多问题:某些时候需要记录下通话内容,由于用纸和笔记录速度缓慢,大大延长通话时间,使本来就紧张的电话线路更加繁忙。此外,还容易产生错记和漏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问题,在无录音功能电话机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价格便宜的电话录音转接器,它可将电话机和大多数用户均具备的录音机联接起来,录下通话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电话录音转接器包括一个四芯接触式话筒线插座、一个匹配器、一个电话机四通插头和一个两通圆柱形录音插头,上述话筒线插座与匹配器由一条内含两根话筒线和两根听筒线的无屏蔽电缆线相联接,匹配器与电话机四通插头由另一条内含两根话筒线和两根听筒线的无屏蔽电缆线相联接,在匹配器内上述两条无屏蔽电缆线的话筒线与话筒线相连,听筒线与听筒线相连。匹配器与两通圆柱形录音插头由内含量两根录音线的无屏蔽电缆线相联接。在匹配器内,由一根话筒线及一根听筒线之间串接有两个电阻,而在另一根话筒线与一根听筒线之间串接有另外两个电阻,上述的一根录音线接在一组话筒线┄听筒线之间串接的两个电阻之间,另一根录音线接在另一组话筒线┄听通线之间串接的两个电阻之间。转接器的四芯接触式话通线插座接话筒线插头,电话机四通插头接电话机体,两通圆柱形录音插头接录音机麦克风插孔。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话录音的工作原理是用两组串接的电阻分别对从电话机送往听筒的信号与从听筒送往电话机的信号进行采样合成,把合成后的信号送到录音机放大,然后用录音机把通话内容以声音的形式记录在磁带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方法,用转接器将电话机和录音机联接起来,能够清晰地录下通话内容,缩短通话时间,同时录音内容还可供用户随时查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话录音转接器的原理图,图2是电话录音转接器的匹配器的内部电路及它与图1中无屏蔽电缆线A、B、C的连接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话转接器包括一个四芯接触式话筒线插座1、一个匹配器2、一个电话机四通插头3和一个两通圆柱形录音插头4,插座1与匹配器2、匹配器2与插头3以及匹配器2与插头4分别由无屏蔽电缆线A、B、C相联接。
如图2所示,无屏蔽电缆线A、B分别由话筒线A1、A2,听筒线A3、A4和话筒线B1、B2,听筒线B3、B4构成,无屏蔽电缆线C由录音线C1、C2构成。经过匹配器2,电缆线A和B的话筒线与话筒线相连,听筒线与听筒线相连。在一根话筒线A1(B1)与一根听筒线A3(B3)之间串接有两个电阻R1、R2,在另一根话筒线A2(B2)与一根听筒线A4(B4)之间串接有另外两个电阻R3、R4,录音线C1接在R1、R2之间,录音线C2接在R3、R4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四芯接触式插座1可以是标准电话机插座,插头3为标准电话机插头,插头4为圆柱形的直径为2.5mm的标准录音机插头。录音转接器的插座1接话筒线,插头3接电话机插座,插头4接录音麦克风插孔。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电话录音的工作原理是,用R1、R2、R3、R4分别对从电话机送往听筒的信号与从话筒送往电话机的信号进行采样合成,并将合成后的信号送到录音机放大,再将其以声音的形式记录在磁带上。
电阻R1、R2、R3、R4的阻值最好相等,以使来自话筒线和听筒线的信号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在一般情况下,R1、R2、R3、R4均取3.3K欧姆即可。当然,上述电阻也可以是可调的,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取得最佳匹配状态,达到最佳的录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话录音转接器结构简单,使用元件少,制造方便,安全可靠,不影响通话效果,不加重电话线路的负荷,录音不失真。适用范围广,任何有录音机和电话机的用户均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川,未经张晓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3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