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缸柱塞泵无效
申请号: | 93223119.5 | 申请日: | 199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5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仁华;孟宪强;赵文义;王长链;王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田县农业药械厂 |
主分类号: | F04B1/00 | 分类号: | F04B1/00;F01B1/08 |
代理公司: | 唐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41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缸柱塞泵,特别是喷洒农药或建筑喷涂用的双缸柱塞泵。
目前,喷洒农药用的植保器械有踏板式喷洒器,这种喷雾器的特点是将泵装在踏板上,用杠杆操作手动双缸柱塞泵来实现喷雾。它的工作原理是:用手搬动摇杆,使柱塞在缸体内做往复运动,当摇杆向前向后拉时,两柱塞从左向右运动,右出液球阀关闭,右柱塞与缸体右腔筒所组成的容积不断增大,压力降低,箱内的药液通过吸液头吸液胶管冲开右吸液球阀进入右腔筒内,同时左吸液球阀关闭,左柱塞与缸体左腔筒所组成的容积不断缩小,腔筒内的药液受压而压力升高,药液冲开左出液球阀而进入气室。摇杆前推,作用相反。如此不断往复。实践证明,这种结构的喷雾器,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双缸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视的:它包括驱动电机、皮带轮、柱塞,皮带轮与电机相连,它的泵体位于出水管道与进水管道中间,泵体内设有柱塞。偏心轴一端与皮带轮相连,另一端与柱塞相连。进水管道位于泵盖的下方,出水管道位于泵盖的上方。进水阀固定于左泵盖内侧,出水阀固定在右泵盖内侧。气室固定在出水管道的左上方与出水管道相通。调压阀固定在出水管道的右上方与出水管道相通还与回水管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轴承卧于柱塞里。泵盖为一对,分别位于泵体的两端。进出水阀分别为一对,两两对应放置。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图中皮带轮(1)、偏心轴(2)、进水管道(3)、进水阀(4)、泵盖(5)、出水阀(6)、出水管道(7)、气室(8)、柱塞(9)、调压阀(10)、泵体(11)、回水管道(12)。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偏心轴(2)驱动柱塞(9)做直线往复运动,泵体(11)、泵盖(5)、进水管道(3)、出水管道(7)采用分离组合式结构。皮带轮(1)与电机相连接,转速为1500n/分。皮带轮(1)的另一端与柱塞(9)相连接,柱塞(9)的行程为15mm,泵体(11)放置在进水管道(3)与出水管道(7)之间,泵体(11)的两端均设有泵盖(5),即为左右泵盖(5)。泵体(11)内安装着柱塞(9),支撑件,密封件。进水阀(4),出水阀(6)分别为一对,左泵盖(5)内固定安装着进水阀(4)和出水阀(6);右泵盖(5)内也固定安装着出水阀(6)和进水阀(4)。气室(8)固定在出水管道的左上方,其中间开一孔与出水管道(7)相通,其容量为0.15L。调压阀(10)固定连接在出水管道的右上方也与出水管道(7)相通,并且还与回水管道(12)相通。调压阀(10)的调压范围为1.5-2.5MPa,回水管道(12)与药液箱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机带动皮带轮(1)及偏心轴(2)转动,当偏心轴转至右方时,驱动柱塞(9)向右作直线运动,关闭左出水阀(6)使左泵盖(5)腔筒容积不断增大,药液通过吸液胶管组件,进水管道(3)冲开左进水阀(4)进入左泵盖(5)腔筒,同时右进水阀(4)关闭,右泵盖(5)腔筒容积不断缩小,压力升高,药液冲开右出水阀(6)进入出水管道(7)及调压阀(10)和气室(8)。偏心轴(2)转至左上方则作用相反,如此不断反复将药液吸入泵盖(5)腔筒,然后又进入调压阀(10)和气室(8),气室(8)内的空气受压缩压力升高,使药液通过喷射部位喷出,多余的药液从回水管道(12)溢回药液箱。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完全取代手动踏板式喷雾器,节省劳动力;
2、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
3、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制造生产;
4、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5、用途广泛,既可喷撒农药,又可作为喷涂建筑物的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田县农业药械厂,未经玉田县农业药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3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