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杆式绕线机的辅助绕线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22143.2 | 申请日: | 1993-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2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纪泰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泰助 |
| 主分类号: | B65H54/04 | 分类号: | B65H54/0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杆式绕线机 辅助 线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杆式绕线机的辅助绕线装置。
图1所示是一般导杆式绕线机的外观示意图,该绕线机1的绕线机本体2上设有传动机构3,藉以连动导线器4做左、右方向的运动位移,并且带动转轴111上的绕线筒5旋转。导线器4的背面设有勾部41,藉以配合勾设于角度导引板6的倒勾轨61上,而角度导引板6是固定于扳动座7上,扳动座7的底端为轴枢,可活动扳动,使导线器4正面抵触于绕线筒5的圆周表面,将纱线8依序地卷绕于绕线筒5上,成为一筒纱9。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所示,此种绕线的方式,虽然可以将纱线8卷绕于绕线筒5上而成筒纱9,但筒纱9却因纱线8在卷绕传递过程中的变动性张力,以及筒纱9卷绕时,因为成型直径变大所产生渐增的张力累积作用,而压缩所述筒纱9,造成筒纱9两端面91的变形。造成筒纱9成型不良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一般纱线8在形成筒纱9时是将线头固定于卷绕筒5(以锥管式为主)的圆周上,经由绕线筒5的旋转,带动纱线8卷线于绕线筒5上。而一条纱线8在尚未卷绕于绕线筒5之前,需经过多道程序,而此多道程序就是变动张力的来源,其包括:由线料管81出线时的张力以及经计码器82、油轮83、张力器84所产生的张力,及纱线8经由导线器4转折锐角的张力,以及导线器4与绕线筒5接触点所产生的摩擦张力等。一般绕线机传动机构的主轴转速虽维持一定,但是,纱线8的绕线速度却与筒纱9成型的直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筒纱9的直径愈大,纱线8被筒纱带动卷绕的绕线速度也相对提高,所以,纱线8通过于各过程间的张力也随着线速度的增加而提高,如此,筒纱9在卷绕过程中纱线8的张力愈来愈大,且因纱线8被拉卷绕于卷绕筒5上,所以,当卷绕时的张力愈来愈大时,位于愈外层卷绕的纱线8的张力一直增大,压缩较内层的纱线。如此,所述筒纱9成型后就有被压缩的情形,造成两端面91被压缩而变形凸出,使卷绕成型时有不良的外观,而且筒纱9各层有张力不均的情形产生。同时,所述绕线筒5是锥管型,因此,纱线8经过计码器82的张力,更显得不稳定,管径的小端入线速度慢,轮子821转的慢,较大端入线速度快,轮子821也转得快,轮子821转速忽快忽慢,纱线8的张力也是忽大忽小,使得筒纱9的成型外观更不良好。
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纱线8穿过导线器4开口的转折处,几乎与导线器4、绕线器5的接触点B重叠,使得此处被压纱线8的张力提高,使卷绕成型后的筒纱9在结构上较硬,外观不良,且纱线8在导线器4上急剧转折一个锐角以及与绕线筒5的接触点B在压力作用下高速运转摩擦,很容易造成纱线起毛,影响筒纱9的成型品质。
此外,如前述通过于导线器4的纱线8所产生的转折锐角是依筒纱9的直径而改变,如图4所示,假设绕线筒5尚未绕线前,纱线8穿过导线器4的接触点B,其线的切线与接于绕线筒5的圆周切线所形成的转折角度A1大约为锐角82°,此时所述的纱线8张力为TB1,而当绕线筒5已成型为一个筒纱9时,纱线8的线的切线与筒纱9圆周切线形成了一个新的转折角度A2大约为锐角73°,比转折角度A1小,此时张力为TB2,而从纱线8的绕线速度与筒纱9成型直径成正比,纱线8的张力又随着绕线速度增加的情形来分析,张力TB2必大于张力TB1。如此,筒纱9成型时的外观会有被压缩而造成两端面凸起的情形,如图2所示。同时,纱线8与导线器4开口的转折锐角即转折角度A1、A2是与筒纱9成型直径具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也就是,筒纱9的直径愈大,纱线8所产生的转折角度A1愈小,而又因纱线8转折处与导线器4和筒纱9的接触点B几乎重叠,造成纱线8张力提高,且更容易起毛,使筒纱9成型时不美观。因为导线器4直接施压接触于绕线筒5上,所以,通过导线器4的纱线8容易因为被压而断线,从而影响绕线的顺畅性,且使用的寿命也因摩擦磨损而缩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泰助,未经纪泰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2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寻呼报警器系统
- 下一篇:可紧密配合之变速链条接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