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承式钢框复合模板无效
| 申请号: | 93221413.4 | 申请日: | 1993-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53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糜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E04G7/02 | 分类号: | E04G7/02 |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友文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承式钢框 复合 模板 | ||
本申请属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用模板,特别涉及钢框复合模板。
七十年代末以来,组合钢模板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大量采用,节省了大量木材,改革了模板施工工艺,经济效益显著。但是由于国内钢材供应日趋紧张,施工企业对过高的模板价格难以承受,有些单位又被迫再用木模板。另外,这种模板单位面积重量大,板面尺寸小,组合时拼缝多,板面易生锈,清理工作量大,难以适应现代高层建筑中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需要。
当前,工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木胶板模板和钢框与木胶板复合的模板。我国森林资源贫乏,木材紧张,竹材资源却十分丰富,竹林面积占世界的1/4,竹材年产量占世界的1/3,竹材生长期短,并可一次种植多次砍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此,本申请人曾研制了一种在钢框上通长设置牛腿的钢框与竹胶板复合的模板,于1992年通过部级鉴定并已在几十项工程中应用。不仅实现了以竹代木、以竹代钢,节省造价10%,而且单块模板面积增大一倍以上,组装模板拼缝少,重量轻,并易于清理维护,能与当前仍是我国主导型模板即组合钢模板相互通用。但组装时和钢模板一样需要大量的纵横钢楞,因而耗钢量大,装拆工作量大,安装对拉螺杆时,在板面上打孔,板面易损坏,维修比较困难。此外,它不能自成体系。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承式钢框复合模板,它节省钢材,拆装简便,组装时不需要钢楞,只需利用对拉螺杆等简单的支承体系和模板钢框的自身刚度即可承受混凝土压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申请所说模板及其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说模板的钢框及凸台示意图。
自承式钢框复合模板,包括钢框6、纵肋7、横肋10,与钢框复合的面板5,U型卡13通过钢框6上的U型卡孔9连接相邻的两块模板,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每块模板的四角各有一个与钢框角焊接的钢折板11,在钢框角处紧贴面板5的位置有一块与钢框角和钢折板11焊接在一起的堵头小钢板12,在靠近钢框角的部位开有一个穿过小钢板12及面板5的对拉螺栓孔。组装时,对拉螺杆1通过该孔连接对面的模板,对拉螺杆1在两板中间的部分有套管3(如塑料套管)和顶帽2(如塑料顶帽),该顶帽在套管3的两端各有一个,它们的一端插入套管3内,另一端紧贴面板内壁,两个顶帽和套管的组合长度与欲浇灌的混凝土的厚度相同,螺杆两端各有一圆盘螺母4,将该螺母拧紧并压在钢框角和钢拆板11上。之后便可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松开圆盘螺母4,拔出对拉螺杆1,拆模、拔出顶帽2,用少量水泥砂浆封住顶帽拔出后留下的小孔并抹平即可。
上述方案中所说的面板5,可以是竹胶板,也可以是塑料板(或砂塑板),还可以是木胶板,不管用什么材质的面板,只要采用本方案都可实现自承等功能和效果。
钢框角焊上钢折板11及堵头小钢板12的作用,一是加强了模板的刚度,二是和钢框角共同承受因混凝土的压力而使圆盘螺母4反作用于钢框的压力并使圆盘螺母4受力分配合理。因此在这一原理下,采用类似的加强措施也是可以的。堵头小钢板12的作用还使面板5不会因在此处开孔而在混凝土压力下局部破坏。
对拉螺杆1外套套管3的作用在于组装模板时起临时固定的作用,不致于使模板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拆模后套管留在混凝土中。
顶帽2的作用是拆模并将其拿掉后,可封堵对拉螺杆1拔出后留下的小孔,使混凝土外壁的外观质量好,如不用顶帽则将会因套管端面外露而使外观受到影响。
采用本方案所产生的重要效果是比现有技术可节省总用钢量50%左右的钢材(省去了大量的纵横钢楞,对拉螺杆还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因不用装拆大量的纵横钢楞而大大提高了装拆工效,因而施工成本大大降低。
为了进一步节省钢材,另外的改进是钢框型材采用冷冲工艺加工,钢框6上带有冷冲工艺制作的凸台8,该凸台在两个U型卡孔9之间,并在钢框上间断设置,凸台8有一个与钢框面垂直以承载面板5的大致为长方形的平台,该平台距钢框边的距离a与面板5的厚度相同。由该平台向钢框另一侧过渡的部分,从图2剖面图看是一个能满足冷冲工艺的下部为弧形的部分14。这一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不需要特别强调,只要使所说平台对面板传递的混凝土压力有足够的承受力,便于冷加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1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