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集装箱中门锁装置的轴承部件无效
| 申请号: | 93219492.3 | 申请日: | 1993-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1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布鲁克斯维奇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申贤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集装箱 门锁 装置 轴承 部件 | ||
本实用新型与集装箱用的门锁装置的轴承部件有关,尤其是与使铁路、公路和海运的集装箱以及车辆密封的门锁装置采用简单结构并使其旋转自如的集装箱门锁装置的轴承部件有关。
通常,在铁路、公路和海运集装箱是以长时间远距离移动方式来实现运送货物的目的,因此使其内部温度等条件保持恒定,故而,人们对作为唯一开闭手段的门的紧密闭锁给予足够的关注。
可是过去都采取如图1所示的使门的一侧重叠来实现紧密关闭,该门(2)由大小轴承(3)(4)制约地支撑,一以轴承为中心轴线而转动的作动杆(5)附在门(2)的外面,该作动杆(5)的一端或两端用焊接等方法以固定其关闭部件(6),再把关闭部件(6)用焊接等方法在制约位置上牢固地固定在门框(1)的支持件(7)上。此时,支撑作动杆(5)的大小轴承(3)(4)保持作动杆(5)的关闭部件(6)被门框(1)的支撑件(7)处于约束状态,同时,作动杆(5)的确定位置被销子(7a)固定的旋转手柄(8)用固定在门上的锁闭装置(9)锁住。为了使动作杆(5)在附在门(2)的状态下能够旋转,须用图4所示的大轴承(3)和图5所示的小轴承(4)。
支撑作动杆(5)上下两端的大轴承部件(3)的结构如下:在开有底孔(31a)(31b)的大轴承插盘(31)的上部凹曲面(31a)上固定地带有下向凸台(32a)(33a)的两个半园筒状的下衬套,使下衬套的下向凸台(32a)(33a)插入托盘底孔(31a)(31b)实现固定。套在该下衬套(32)(33)的凹曲面(32b)(33b)的作动杆(5)的上部盖上带有向上凸台(34a)(35a)的两个半园筒形的上衬套(34)(35),使凹面部(34b)(35b)与作动杆(5)接触。把上衬套(34)(35)的上向凸台(34a)(35a)插入轴承盖(36)的上向孔(36a)(36b)。大轴承盖的两侧延长部(36c)(36a)可用螺栓或焊接方法固定在门(2)上。
靠近手柄(8)处的作动杆(5)的支撑轴承(4)的结构如下:在带有底孔(41a)的小轴承托盘(41)的凹曲面部(41b)上固定地带有下向凸台(42a)的半园筒形下衬套(42),下衬套(42)的下向凸台(42a)插入托盘(41)的底孔(41a),以实现固定。套在下衬套凹曲面部(42b)的作动杆(5)上部盖上带有上向凸台(43a)的半园筒形上衬套(43),使上向凸台(43a)插入轴承盖上的孔(44a)。小轴承的两侧延长部(44b)(44c)用螺栓连结或焊接方法固定在门(2)上。
但是,由上述大小轴承部件(3)(4)所用零件多,组装难、工序繁杂,很容易损伤保护膜(电镀锌等)并且不易正确对准组装位置,轴承组装后也难防止用螺栓或焊接方法进行固定之前产生突发性组装位置的移动。
鉴于此,本设计提供用简单的部件可安全可靠地组装集装箱门锁装置用的轴承部件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采用两个衬套和一个轴承盖的结构。两块衬套分别作成带有底托面和凹曲面,把两块衬套对合在一起时,形成可套住作动杆的园筒形。在两块衬套的外侧面和上面带有凸台,该凸台插入轴承盖上的侧向和上部孔中,使衬套和轴承盖结合在一起。把轴承盖的两侧延长部用螺栓或焊接方法固定在门上,以达到以少量零件实现可靠组装目的。
图1是一般集装箱门的正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大轴承部件的部分分离斜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大轴承部件的组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小轴承部件的部分分离斜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小轴承部件的组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A)(B)是传统集装箱门锁装置的大轴承部件的分离斜视图及组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5(A)(B)是传统集装箱门锁装置的小轴承部件分离斜视图及组合状态剖面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的说明
11,16:衬套,14,14a,19,19a:侧面凸台,15,15a,20,20a:上面凸台,21:轴承盖,22,22a:上面孔,23,23a,24,24a,侧面孔。
下面通过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大轴承部件,同一零件使用同一符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布鲁克斯维奇公司,未经韩国布鲁克斯维奇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9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字机
- 下一篇:带蓄能环状腔活塞导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