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便快卸集装袋无效
申请号: | 93216371.8 | 申请日: | 199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25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明;张庆华;雷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集装袋厂 |
主分类号: | B65D30/00 | 分类号: | B65D3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慰明 |
地址: | 38830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便 集装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物料或物件运输或贮存的一种挠性容器。
在散装货物--物料或物件的贮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大量使用集装袋,如港口以集装袋散装碳化硅、碱面之类或其它碎小物料装船时都采用集装袋进行转运。目前的集装袋一般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编织布制作,它通常由袋体、吊带、围带几个主要部分缝制成上开口结构,有的在此基础上还制出下开口及上下开口的封口结构,经过组合缝制成圆形或方形集装袋产品。这种集装袋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不便于卸货,使用中存在诸多弊端,为将集装袋中的物料卸于舱内,需由人工在舱内吊运的集装袋底部进行割口或开启封口作业,卸下集装袋中的物料。可以想象,好几吨重的物料,提吊后,这种人工割口或开启作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危险性大,不安全,效率也低,另外舱内粉尘浓度极大,严重超标,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其次,集装袋的构造都较复杂,本身的制造工艺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轻便快卸型集装袋产品。
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目的,由袋体、吊带、围带缝制成上开口结构,再在袋体底部处加装吊鼻构件,制成可上、下两次提吊的集装袋产品。
结合附图、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
图1、4是圆柱形轻便快卸集装袋(口朝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分别是图1、4的俯视图。
图6、8是方柱形轻便快卸集装袋(口朝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9、10分别是图6、8的俯视图。
图3是A-A剖视图。
轻便快卸集装袋也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之类高强力编织物制作,这与现有技术没有差别。结构上它主要由袋体(2)、吊带(3)、围带(4)及吊鼻(1)几部分构成;袋体、吊带、围带缝制成上开口结构,还可以在袋体的不同部位、与吊带围带相衔接设置纵、横向加强带(5),以提高集装袋的整体强度;袋体(2)应包括袋壁和袋底两部分,它可以是圆柱形、棱柱形或其它形状的上开口容器不论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形状如何,在袋体底部外露处都应有吊鼻构件(1),它供集装袋从下部进行第二次提吊用,以形成集装袋倾倒式卸货、迅速简便;吊鼻可采用与吊带、围带相同的编织物制造,其大小、数量,在底部安装的位置等均可视集装袋结构酌情选定。
附图1、2、8、9、10所示例,为圆、方柱形轻便快卸集装袋,它的四个吊鼻(1)缝制在袋体底部、与吊带(3)重叠的边缘处。
附图4、5、6、7,所示例为圆、方柱形轻便快卸集装袋,它的四个吊鼻(1)缝制在袋体底部、与吊带(3)交叉排列的加强带(5)的边缘处
除上几例外,吊鼻还可按其它方式与吊带交错排列布置。
使用时,集装袋中装满货物,将起吊装置的吊具分别钩住上口处的吊带和底部处的吊鼻,即比现有技术要多用几个相应的吊钩,向上起吊集装袋--第一次提吊,运至装货舱位,放下集装袋、使与吊带钩挂的吊具脱钩,由于此时吊具与吊带间处于自由状态,作用力消失,可采取各种方式脱钩;再向上起吊集装袋--第二次从下部提吊,至一定高度时集装袋中的重物立即倾倒卸下。
本集装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卸货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经过两次提吊即可达到转运,自动卸货的目的,不必配人舱下作业,若与可自动脱钩的吊具配合使用,可提高装卸效率三倍以上,
2、构造简单,制造工艺性好;使用中因不被破坏,本集装袋可反复使用,节省费用,经济效益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集装袋厂,未经天津市集装袋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6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可伸缩跟防雨水鞋套
- 下一篇:清洁苍蝇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