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屏蔽机构的水幕喷泉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15757.2 | 申请日: | 1993-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13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26 |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富;陈志勇;陈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国富;陈志勇;陈志忠 |
| 主分类号: | B05B17/08 | 分类号: | B05B1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社 |
| 地址: | 351148***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机构 水幕 喷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容人置身于喷泉水幕之中的带屏蔽机构的水幕喷泉装置。
空调制冷系统由于使用氟里昴作制冷剂,会引起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喷泉则相反,据对某喷泉周围空气测定,喷水前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为300个/毫升,正离子浓度为500个/毫升,而喷水10分钟后,负氧离子浓度增加到300000个/毫升,正离子浓度增加到500000个/毫升。空气离子,尤其是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有良好作用,被誉为空气长寿素。
喷泉可以产生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同时通过喷射水幕又可带走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喷泉可以作为一种空调装置。但是,目前的各种喷泉一般只作为观赏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人们可以置身于水幕之中的带屏蔽机构的幕喷泉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带屏蔽机构的水幕喷泉装置主要由水槽1、水泵2、喷水管3、旁流水管4、屏蔽机构5和喷头6组成。屏蔽机构5主要由外屏蔽罩9、内屏蔽罩10和控制内屏蔽罩动作的驱动器件构成。喷头6位于外屏蔽罩9中,内屏蔽罩10和其驱动器件位于喷头6的上部。下屏蔽罩9的底部设有与水槽(1)相通的旁流水管4。喷头6的出水口7呈环形断面,喷头6的内部有一个容许导线穿过的通孔8。
工作时,水泵2从水槽1中吸水,通过喷头管3向喷头6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流,由于喷头6的出水口呈环形断面,喷头6喷出的水流形成一个水幕空间。当喷头6喷出的水流速度低于预定的正常速度时,水流由屏蔽机构5屏蔽。使这此速度偏低、不稳定的水流沿旁流水管4流回水槽1。造成水流从喷头6中喷出速度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水泵电机的起动、停止或意外失电。屏蔽机构与可以屏蔽上述情况下产生的不稳定水幕,防止水幕内部空间被淋湿。
导线从喷头6中间穿过除为屏蔽机构提供电源外,也为喷头6上部的照明装置17提供电源。该照明装置17从水幕外部向幕内照射,可使水幕内部产生梦幻的效果。
因此,带有屏蔽机构的水幕喷泉装置综合利用水幕的降温效果,屏蔽机构对不稳定水幕的屏蔽作用,配以灯光的照射,可以使水幕内部空间造成凉爽、舒适、不会淋湿,给人以梦幻般感觉,是一种旅游和避暑的理想场所。
图1是带屏蔽机构的水幕喷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喷头结构图;
图3是利用电磁铁控制的屏蔽机构示意图;
图4是利用井水作为循环水的带有屏蔽机构的水幕喷泉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3是利用电磁铁控制的屏蔽机构。该机构由外屏蔽罩9、内屏蔽罩10、衔铁11、电磁铁线圈12和弹簧13组成。内屏蔽罩位于外屏蔽罩9中的喷头6之上。内屏蔽罩10的上部装有衔铁11,在衔铁11上方装有电磁线圈12,电磁线圈12与衔铁11之间装有弹簧13。当水泵电机得电正常运转后电磁铁线圈12得电,衔铁11及与衔铁11固连的内屏蔽罩10迅速上移,这时水幕正常喷射。当水泵电机断电时,电磁铁线圈12断电,衔铁11及内屏蔽罩10在弹簧的作用下迅速下移,这时水幕被屏蔽,不稳定的水流沿着下屏蔽罩9中的旁流水管4流回水槽1。
图4所示的利用井水作为循环的带有屏蔽机构的水幕喷泉,主要由水井14、水泵2、水槽1、排水管16、挡水壁15、旁流水管4、喷水管3、喷头6、屏蔽机构5和照明装置17组成。照明装置(17)安装在屏蔽机构的上方,导线通过喷头(6)内部的通孔(8)与照明装置(17)相连。挡水壁15可使水幕碰到壁上顺壁面流下流回水槽,以减少水的飞溅和发出噪声。进入水槽1中的水顺排水管16排出。地下水温度较低,由地下水喷射的水幕可以较快地带走水幕内部空间的热量,使水幕内部凉爽宜人,加之水幕上面照明装置17的配合,使这种水幕喷泉形同人造水晶宫,结构典雅、灯光优美、气温凉爽、噪音低、是避暑的好处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国富;陈志勇;陈志忠,未经谢国富;陈志勇;陈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57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