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溶气释放式无风机冷却塔无效
| 申请号: | 93212926.9 | 申请日: | 1993-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7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王立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宇 |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释放 风机 冷却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水射器和磁化器,使水气得以充分混合进行热交换,并通过气水分离器的作用,使得水蒸汽带走热量而实现水的冷却的新型节能型冷却塔。
目前,冷却塔分为自然通风冷却塔、横流式冷却塔、逆流式冷却塔和喷射式冷却塔。这几种冷却塔的冷却原理均是基于蒸发散热和传导散热。自然通风冷却塔依靠塔的高度形成拔风状态,使空气和水得以接触,并以较大的风速将水蒸汽迅速扩散,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横流式和逆流式冷却塔由于塔高不够,无法形成拔风状态,因而利用风机形成人工拔风,并借助塔内的填料来增加水气接触面积,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而喷射式冷却塔则是利用巨大的喷射速度,在射流束的尾部形成负压区以吸入空气,主要通过空气的传导散热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以上几种冷却塔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降温效果不甚理想且能耗较大,一般冷却后的水温比当地的空气的湿球温度大5度左右,且经常地降不至当地空气的干球温度以下。自然通风冷却塔虽然无风机噪声,但造价高,只适用于大规模冷却场所;而横向和逆流冷却塔虽然效率较高,却存在着风机噪声的危害,由于风机的运转,还常有冷却塔的共振现象发生;喷射式冷却塔去掉了风机,但无水气混合装置,水气混合很不理想,冷却效率不及横流式和逆流式冷却塔,而且上述冷却塔还存在结垢和滋生藻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体积小、无风机噪声、能耗低、不结垢和不滋生藻类的节能型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冷却塔的压力进水管上安装水射器,这种水射器由喷嘴、吸气室、混合段和扩散段组成;其最大特点是能大量吸入空气并有效地与水混合,从而实现水气之间的大量热交换,使气吸收水中的热;经水射器作用后的水流继续经折枫管道混合器混合,加强水气混合效果;安装在水管上的磁化器将水气混合流磁化,磁化一方面使混合后的水汽易于分离,达到水蒸汽释放散热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防止了水的结垢和藻类滋生;带排气罩的顶盖减少了阳光的照射,进一步防止了藻类的滋生,并能一定程度地防止空气中的杂物落入塔中,污染水质;混合均匀的水气混合流经球冠式汽水分离器分离后,大量的热被水汽带走,汽体中的许多水份被汽水分离器所截留,减少了水损;再经塔中填料的散热,根本无需风机和许多填料就能取得高于一般冷却塔的效果;由于不需要大量的散热面积,塔容和填料均可减小。
下面通过图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机理和工作过程。
图1:剖面示意图;
图2:溶气释放式无风机冷却塔的布水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3:溶气释放式无风机冷却塔的水射器示意图。
图1、图2中:(1)压力进水管,(2)进气管,(3)磁化器,(4)射流泵,(5)水射器,(6)折枫式管道混合器,(7)顶盖,(8)进水竖管,(9)排汽罩,(10)侧排汽口,(11)塔壁,(12)喷嘴,(13)球冠式气水分离器,(14)布水支管,(15)布水干管,(16)填料,(17)百叶窗,(18)底部通风口,(19)集水斗竖壁,(20)塔支撑,(21)集水斗,(22)冷却出水管。
图3:(1)压力进水管,(2)进气管,(23)水射器喷嘴,(24)水射器吸气室,(25)水射器混合段,(26)水射器扩散段。
热水在提升泵作用下,经压水管(1)进入磁化器(3),磁化器产生梯度磁场(还可叠加脉动磁场),在磁场作用下,水得到磁化,磁化后的水流过水射器(5),水射器(5)的喷嘴(23)产生高速射流,在吸气室(24)中形成5米以上水柱的真空度(可调),从而使大量空气从进气管(2)溶入水中,在混合管(25)得到一定程度的混合,然后由扩散管(26)送往冷却塔,由于水具有对外加磁场作用的记忆功能,磁化使水中气体周围的流体产生剧烈的紊动,这一方面大大地加快了水气的热交换速度,另一方面又使得冷却塔中水气易于分离,同时,磁化还可起到防止结垢和藻类等微生物的繁殖的作用;由水射器扩散管(26)出来的水再经折枫式管道混合器(6)的作用,再度扩大了气水的混合效果,经过水射器、磁化器和管道混合器的作用后,水、气混合体由进水竖管(8)进入布水干管(15)并经布水支管(14)上的喷嘴(12)向上喷向球冠式气水分离器(13),经过气水分离器(13)的作用,带有大量热量的水蒸汽从冷却塔的侧排气口(10)和顶盖(7)上的排气罩(9)进入大气中。而水则落到一层填料(16)上(此填料高度为一般冷却塔填料的1/3-1/4),进一部强化气水分离和散热,水蒸汽由百叶窗(17)和底部进风口(18)与侧排气口(10)形成的气流带走。最后,经冷却后的水进入集水斗(21)并由出水管(22)回流至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新技术及新结构,可声掉风机,减少填料,不结垢,无藻类等微生物繁殖问题,冷却后的温度可接近当地空气湿球温度(理论上的极限冷却温度),并较之一般冷却塔节能1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宇,未经王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2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