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无效
| 申请号: | 93212682.0 | 申请日: | 1993-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安达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AUE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R13/56 | 分类号: | H01R13/5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在连接电视机和录放像机等电子产品间的连接导线端部的插头。
以往此种插头,一般是如图8所示,在由成型品所构成的本体20的前端部设有由连接用销端子等所构成的连接部21,且于本体20的后端部设有导线22。而且,使用时是如图9所示,将其插入设于电子产品23的连接部的插座(未图式),以作为连接使用。
此时,如果配线错误,或欲变更接线时,利用手指捏住本体20依箭头A方向将插头本体拔出,但在本体20上因未设特别的止滑装置,所以手指会滑动而不容易拔出,另外,当与插座坚固结合时,也难拔出。
并且,此种插头也有如下的缺点:如图10所示,在导线22的端部吊上1KG的配重,以进行导线22的拉伸强度试验,如果本体20的导线插通孔25的外端周部的弯曲半径R太小时,与此部份接触的导线22易受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拔出的插头,且即使弯曲导线也可防止导线损伤的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
一种插头,其是一种绝缘的合成树脂成型品,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导线收容部,其特征在于:其本体的后方侧,形成有缩小的颈部,颈部后方形成有扩大的膨设部,所述的导线收容部的周围设有弹性体,弹性体中央设有导线插通孔,导线插通孔内插设有导线,在导线与导线收容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弹性体与本体后端的导线插通孔内周缘的二点支持导线的弯曲。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分解状态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边的本体半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同上另一边的本体半体底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体的斜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外观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构造说明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以往插头的侧视图。
图9是以往插头的安装状态说明图。
图10是图8中的导线拉伸强度试验状态的说明图。
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利用下述手段达成上述目的,在由绝缘的合成树脂成型品所构成的本体1的后方侧,形成由颈部142所构成的缩小部,且于颈部后方形成膨设部152,同时,在形成于本体1内的导线收容部8的周围设有弹性体6,插通于弹性体6中央的导线插通孔652内的导线5藉弹性体6支持,同时,在导线5与导线收容部8之间形成间隙79,利用弹性体6与本体1后端的导线插通孔内周缘832的二点支持导线5的弯曲。
弯曲导线5时,利用弹性体6及导线插通孔内周缘832的二点支持,导线5利用导线插通孔内周缘832具有较大的半径而缓缓的弯曲,可防止由于弯曲对导线5产生的损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分解图。图中本体1一边的本体半体132是由绝缘的合成树脂成型品形成大约半圆筒状;对应的另一边为本体半体142,内部设置由安装有导电性销端子2的圆筒构件3所构成连接部4的一部份。另外,设有与连接部4连接的导线5;及弹性体6,弹性体6是由整体成环状,且分割成二部分的弹性半体632、642所构成。
图2是显示本体半体132的结构示意图,在底面轴方向形成用以收容圆筒构件3的断面半圆状的凹部7。导线收容部8是连接于凹部7的后端,而向外端形成;且在导线收容部8的外周部,呈放射方向形成沟状的弹性体收容部9。在配合另外一边的本体半体142的接合部的适当处,突设有肋状的突部10、11及突起状的突部12、13。
如图3所示,在另外一边的本体142上,也形成凹部7、导线收容部8及弹性体收容部9。其并且形成有与上述的突部10、11、12、13相对应的凹部10′、11′、12′、13′而定位,利用超音波或与粘结剂并用,将两者强固地结合。
图4是显示弹性体6的斜视图,弹性体6是由例如橡胶等弹性构件所形成,中央形成可插通导线5的导线插通孔652。弹性体6虽为一对半环状所构成,但也可预先形成环状。
组合时,在任一方的本体半体132或142内,收容具有销端子2的圆筒构件3的一部份。导线5的心线等的连接部连接于销端子2、圆筒构件3。导线5收容于导线收容部8,且将弹性体6收容于弹性收容部9,而将弹性体6定位于导线5的后部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AUE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AUE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2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