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警示三角架无效
| 申请号: | 93211998.0 | 申请日: | 1993-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8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亚;潘正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庆亚;潘正友 |
| 主分类号: | B60Q1/46 | 分类号: | B60Q1/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隐藏 汽车 警示 三角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第三煞车灯及故障警示三角架的设计,尤指一种平时可作为汽车第三煞车灯,遇及车辆故障或车祸时,利用手动或电动启开三角架板而翘升形成一正三角形的警示三角架故障标志。
汽车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基本灯具为车前大灯、小灯、方向灯,车后为防止追撞设有煞车灯、方向灯及倒车灯,近年来,跟随进口车因各国法令的限制而装设有第三煞车灯,因为第三煞车灯的装配高度位置正巧符合人体视线的高度,故其对于煞车时的警示效果最为显著,从而减少了不少行车时的追撞意外。
而在我国的车辆监理制度中虽尚未有严格规定需装设第三煞车灯的法令,但于定期的检验中则皆要求每车必须配备故障标志的规定,一般车辆其故障标志三角架于平时系存放车后行理箱中,待车辆故障或发生车祸时即可从车后取出以距离车后方一适距处摆放提醒车后来车注意;但如果车祸的撞击相当严重形成无法开启后行理箱,或驾驶者于路段极其拥塞至无法顺利打开车门下车的情形下,其故障标志三角架根本无从实施架设,后方车辆亦即不能立刻掌握前车的动态,可谓不尽理想。
且单以市区塞车而言,如果驾驶人走至车后将故障标志取出,又需花费一段时间来重新组合解体的三角架板才构成一完整的三角故障标志,其间的瞬时实以造成车后的交通混乱或其他变化的产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隐藏式汽车警示三角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构思实现的:
一种隐藏式汽车警示三角架,包括有一基座、一发光二极体显示板及三角架的第一、第二叶片所组成,其中该基座设有前后盖板与侧部的定位板,发光二极体显示板装固于后盖板背面,且基座的前后盖板与第一、第二叶片具设有若干数目的透孔以为透射灯光,成一第三煞车灯体;
三角架第一叶片两端各设有销孔,其下端销孔附合有缺槽垫片,令一弹簧两端脚杆分别穿插与卡固于后盖板上的一孔及前述缺槽中,并以一螺丝穿经下端销孔螺销结合于下盖板上,具有向上翘升的趋势;而第二叶片于两端处则设同第一叶片上端销孔的缺槽销孔及突出卡钮,于第一、第二叶片的两缺槽销孔间填置一弹簧与一垫片再以结合扣具压扣结合,适度将两第一、第二叶片相对旋转形成伸展张力后,使其缘端之突出卡钮没设于基座前盖板内;
后盖板于上缘设有缺陷口,其一直角卡损一端销固于后盖板板体另端伸探于该缺口暨第一叶片侧板上,卡损之中段处销合一拉杆,当拉杆拉引向后将使卡损对第一叶片解扣,随即弹出第一叶片并甩摆出第二叶片可变换成一故障标志三角架。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特点及功效将配合以下附图实施例详细说明于后,如图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范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展开成一故障标志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构造分解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第一动作明细。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第二动作明细。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第三动作明细。
图5-D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第四动作明细。
请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警示三角架大致上设有一可供装设固定于车后档风玻璃内的基座10,该基座10设有前后两盖板11及侧部的定位卡板12,一发光二极体显示板20以螺丝锁固于基座10的后方,且其发光灯体乃可因基座10上设的透孔13重叠而引射出,形成一车用第三煞车灯;故障标志其第一叶片21两端缘设有销孔22、23,销孔22上且符合一缺槽垫片221,一螺丝24穿经该销孔22及一弹簧25后,螺合销固于基座10后板体11上,且其弹簧25两前后端脚杆是销固于孔111及该缺槽垫片221上,使得第一叶片21具有随时向上翘升的趋势;第二叶片26的一端设有一突出卡钮27,另端销孔28上设缺槽281,结合扣具的上、下扣体29、30穿附一垫片31及一弹簧32之后活动销合两叶片21、26,而该弹簧32的脚杆则卡挚于销孔23其缺槽231及销孔28的缺槽281间,形成一活动式可展开的扇骨状态,其突出卡钮27当第二叶片欲展开时,抵靠着基座10前盖板的卡边112直线滑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庆亚;潘正友,未经孔庆亚;潘正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1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