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子分电器总成无效
| 申请号: | 93210444.4 | 申请日: | 1993-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4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 |
| 主分类号: | F02P7/067 | 分类号: | F02P7/067 |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唐建元,杨妙琴 |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子 电器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分电器,特别是一种无触点,无分火头,无分缸线,运用电子控制点火、分火的汽车电子分电器总成。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分电器是采用铂金触点控制高压线圈初级电流的通断,在次级产生高压,经高压线输入分电器盖的中心炭接点,再经分火头输入各分缸线,接入火花塞并产生电火花。由于分电器存在触点易磨损,正时角度易变动,易污染、烧蚀,造成接触不良,使用寿命短,需经常擦调,高速易断火,次级火花能量低。分火头分电器盖易污染短路,接触不良,高压传输线路长,易击穿。由于以上的不足而造成油耗大,污染排放量大,功率/升低,点火电路故障多,影响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可靠性。国内公开的有关汽车分电器方面的专利,记载的都是保护铂金、防烧蚀,增强分火头和分电器盖的绝缘以及改变机械性能,采用不同形式的电子电路,取代铂金触点等方面入手,它只解决局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的不足而公开的一种汽车电子分电器总成。它是由磁场发生装置和电磁感应线圈组成传感器,及由集成电路,外围元件和保护元件组成的检测控制电路构成的,并和分电器壳体结合成一体,用电子电路控制点火和分火,取代原铂金触点和分火头、分缸线等。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密、电子控制部分与分电器壳体结合为一体,造价低易制作,安装方便。
2、能自动清除火花塞积碳,取消了铂金,分火头等易出故障的器件,减少了点火电路的故障,增强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3、防火、尘及油污、抗震动、防冲击。电压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范围宽,易起动。
4、增大了火花强度,使燃油能充分燃烧(提高了正时精度),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使油耗降低15%左右,污染排放降低20%左右,功率提高10%左右。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四、六、八缸车上时,电磁感应线圈数目及安装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其中:1、分电器外壳 2、电磁感应线圈
3、塑料轮 4、磁条
5、螺钉 6、联线
7、电磁感应线圈 8、传输线
9、导线 10、导线
11、导线 12、导线
13、检控器外壳 14、螺钉
15、固定盘 16、活动盘
17、轴 18、插座
19、接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以发动机缸数为4缸时为例,其两个电磁感应线圈2、7按90°角固定在分电器活动盘16或固定盘15上,电磁感应线圈数为发动机缸数的二分之一,当发动机为6缸时3个电磁感应线圈彼此之间的夹角为60°,当发动机为8缸时,4个电磁感线圈彼此之间的夹角为45°,它们均匀排列固定在活动盘16或固定盘15上,旋转磁场发生装置是由套装在分电器轴17上的塑料轮3和固定在塑料轮3上的磁条4构成的,塑料轮3上有燕尾槽,磁条4镶嵌在塑料轮3上的燕尾槽内,磁条4在安装时应使轮外圆的磁极的极性一致,即全S或全N。塑料轮3上共有二块磁条4,两个磁条4呈180°,对称分布在塑料轮3的圆周上,塑料轮3套装在分电器轴17的四方或六方位置上(对应四、六缸),盖上分电器盖(只起防护作用),将检控器外壳13与分电器外壳1用螺钉5,14固定在一起,联接接头19、插座18,把双输出点火线圈B1的一根初级线和点火线圈B2的一根初级线与导线9相接,导线10接点火线圈B2的初级线的另一端,导线11接B1的初级线的另一端,导线12接车体,点火线圈B1次级的两条高压输出线分别接混合气压缩上止点行程缸火花塞和排气行程上止点缸火花塞,点火线圈B2次级的两条高压输出线分别接四缸车的另外两个缸的火花塞,即可起动运行,固定在塑料轮3上的两块磁条4随分电器轴17旋转与固定在分电器固定盘15或活动盘16上的电磁感应线圈2、7形成相对运动,产生交变磁场,电磁感应线圈2、7切割磁力线,输出感应电动势信号经电磁感应线圈的联线6、传输线8、接头19、插座18,输入到检控器外壳13内的检测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控制电路的三块集成电路IC1、IC2、IC3和电阻R1-R27,电容C1-C2,二极管D1-D6、推动三极管T1、T3,达林顿管T2,T4。当电磁感应线圈7无信号输出,而电磁感应线圈2输出电动势信号时T2导通,T4截止,蓄电池E的正极经导线9,点火线圈B1的初级线圈,导线11,达林顿管T2集电极和发射极,导线12及蓄电池E的负极构成回路,当电磁感应线圈2无信号输出,而电磁感应线圈7输出电动势信号时,T2截止,T4导通,点火线圈B1次级产生高压,在作功缸和排气缸火花塞上同时产生高压电火花,与此同时,蓄电池E的正极经导线9,点火线圈B2的初级线圈,导线10,T4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线12及蓄电池E负极构成回路,这样与发动机转速同步交替往返重复上述过程,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时,电磁感应线圈2、7均无信号输出,T2、T4均截止,自动切断电源电路,对点火线圈B1、B2进行自动保护,由于在排气行程中的高压电火花能将火花塞上的积碳冲击掉并和排出的气体一起排出缸外,起到自动清火花塞积碳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点火线圈B1、B2既可用普通双输出点火线圈,也可采用小型高能点火线圈并封装于分电器盖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交变电压的检测并转换为点火线圈B1或B2的初级电流在0-1.5A范围内交替变化,在点火线圈B1或B2的次级形成高电压(2.5-3.5万伏),并实现电子控制分火,使点火线圈B1、B2的高压线直接与火花塞相接,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使发动机在最佳状态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未经李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0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