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元组合式复合多管除尘器无效
| 申请号: | 93209986.6 | 申请日: | 1993-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7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沈恒根;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5/04;B01D45/16;B01D4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组合式 复合 除尘器 | ||
本实用新型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模块组合而成的除尘器。其中的单元模块采用了重力沉降、惯性阻挡、绕流阻留、离心力等多种除尘机理,结构上为惯性沉降除尘和旋风子除尘两级一体。它适于工业烟气除尘、通风除尘以及气力输送系统收尘等方面。
常见多管旋风除尘器是竖直布置旋风子,含尘气体进入旋风子上部的进气空间后,给各个旋风子分配气流,含尘气体中的尘粒无论大小都要通过旋风子。运动到旋风子内壁面上的尘粒(尤其是粗尘粒)高速旋转,不仅使旋风子磨损,而且造成尘粒粉碎对除尘效率产生影响。这类除尘器在处理含尘气体量比较大的场合,还存在气流分配不均、串流、粉尘二次返混等问题。
还有一类多管旋风除尘器,采用旋风子由上而下斜置,利用旋风子壳体外部的进气空间,进行惯性沉降收尘。这种除尘器比前述除尘器性能上有所提高,不理想之处在于:惯性沉降的收尘不能马上输入灰斗,它随气流运动时,冲刷到旋风子进口,造成进入后面旋风子的含尘浓度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除尘器,它要将惯性沉降除尘和旋风子除尘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技术途径在于将通常的旋风子进气空间斜置,利用旋风子外壳做惯性挡体,形成利用重力沉降、惯性阻挡、绕流阻留等除尘机理的除尘空间,简称惯性沉降除尘空间。它用于去除含气体中的较粗尘粒,降低进入旋风子的入口浓度和粗尘成份。选用除尘效率较高的切流反转式旋风子,并配置隔气装置用于二次除尘,去除含尘气体中的细尘成份。采用单元模块,可根据含尘气体量大小,进行一个或多个单元模块组合,解决气体量较大时的气流组织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根据气固两相流体运动的原理,合理设置单元模块体的内部结构,由外接管道并联连接各单元模块构成除尘器。单元模块主要结构原理图参看附图1,图中标记分别表示为:1.进气口;2.进气空间;3.旋风子;4.下隔板;5.隔气筒;6.旋风子收尘灰斗;7.检查孔;8.卸灰阀;9.惯性沉降收尘灰斗;10.旋风子进口;11.上隔板;12.排气口;13.排气空间。
其工作原理为:含尘气体由外接管道引入除尘器,先通过件1.进气口由上而下流入进气空间2.,粗尘粒在气流和自身重力作用下,降落在下隔板3.上。去除了粗尘粒的气流向前运动,受到旋风子3.外壳的阻挡,气流中较粗尘粒受惯性力作用被阻挡下来,气流绕流旋风子时,部分较细尘粒被旋风子外壳接触阻留下来;绕流离心力作用还使部分较细尘粒与侧部旋风子外壳接触,被阻留下来。在这一空间中所收粉尘运动方向与主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加之下隔板具有一定斜度,使收尘顺利地流入灰斗9.中。旋风子轴向截面上,其进口位置靠近上隔板11.附近,而旋风子下部呈锥体,这就使气流上升速度在下部值小,避免将收尘二次带起。旋风子进口背向主气流方向,加强了气流作用,使只含有较细尘粒的含尘气体进入旋风子。旋风子所收细尘经隔气筒5.二次分离和输送,可顺利地流入灰斗6.中。由于惯性沉降作用,进入后排旋风子的含尘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两次除尘的气体由旋风子排出,穿过上隔板11.流入排气空间13.,然后由排气口12.排出。进排气口还可设置阀门起关闭和调节作用。除尘器单元模块还设有检查孔7.。灰斗下部采用密闭性能较好的卸灰阀8.。
根据附图1中的工作原理,单元模块设计为单区或双区形式。单区单元模块见附图2。含尘气体由一侧进入一侧排出。双区单元模块可取“V”形结构布置,见附图3,即两边进气,中间排气,或者倒“V”形结构布置,见附图4,即两边排气,中间进气。
本实用新型主要特征可以归结下述几点:
(1)除尘器由一个或多个单元模块组合而成,每个单元模块又由进气空间、施冈子、排气空间、灰斗等构成。各单元间用外接管道并联连接,各单元进排气可设置电动阀门或者手动阀门。
(2)单元模块采用单区布置或双区布置。单区布置为一侧进气一侧排气。双区布置可采用两侧进气中间排气的“V”形结构,还可以采用两侧排气中间进气的倒“V”形结构。
(3)单元模块的进气空间斜置,它的角度与所去除的粉尘特性有关。进气空间的上下隔板与旋风子轴线垂直。
(4)旋风子布置采用直线排列或交叉排列。在气流截面上直线排列一般采用偶数旋风子,交叉排列按偶奇顺序布置旋风子。在气流运动的方向上,每列旋风子可布置3~8个。
(5)旋风子采用切流反转式高效旋风子,其进口位于进气空间上部。对单进口旋风子,其进口背向主气流。旋风子下部带有隔气筒,排气端不外接管段。
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明显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未经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9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