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保险杆前方辅助吸震防撞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09202.0 | 申请日: | 1993-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叶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慧玲 |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薛明祖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保险杆 前方 辅助 吸震防撞 装置 |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性化的需求汽车工业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科技的进步使得许多高科技应用在汽车工业上,更唤醒了人们对汽车行 驶上安全的重视。
以目前高级轿车在广告中引述为重点的A.B.S刹车系统、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车内发动机室折撞点的设计、十公厘防撞保险杆的应用等等,主要就是在当行车发生意外时,安全顾虑减至最小,把行车安全带进一个新的境界,相信未来仍将朝此目标而达到全方位的安全标准。
现今在一般商用车,为了达到有良好的操控性或广阔的视野,即设计成平头车或短车头,虽然平头车或短车头驾驶座较高,但由于平头设计,一旦发生碰撞,很容易造成脚部受过度冲击,因此有些汽车广告就说(不要把你的脚当保险杆使用),所以目前车商或汽车零件供应商就提出保险杆前的防撞设计和销售,以实际产品而言(请参阅第一图及第二图之所示),防撞设计主要均从保险杆11延伸L型钢片12到平行杆13之前,然后垂直而上焊接数片钢片或铁管而成,但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可以发现其效果不甚理想,只是利用L型钢片12加长了和驾驶座的距离,而垂直而上焊接的铁管部分,其防撞效果只有在小碰撞时会避免车身受损情况,但是在受冲撞力稍大情况中,其撞击力量仍会直接传入车身,反而不如原车身所附具有吸震效果的保险杆。
有鉴于此缺点,创作人针对其缺点努力研究,并经不断的试验及改良,终于创造出一种可改进习用缺点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采用高强度钢将原车就有的车梁延伸到原车就有的保险杆之前,使延长的车梁具有保护车身的作用,并在此延长的辅助车梁上衔接一平行杆平行于保险杆之前做车身的第一道防护(保护车身),然后在此平行杆上装置油压或气压或弹簧等具有缓冲效果的缓冲器,而将撞击时产生的力量加以适度吸收,以避免乘座者受到太大的冲击力,同时运用吸震而有效地降低大力撞击所产生车身的凹陷而造成乘客的受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系在车保险杆前方装设辅助吸震防撞密闭式气囊装置,此气囊能承受45360千克~90720千克的冲击力,故对于撞击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具有良好的缓冲效益。
下面,现配合图式列举一具体实施例,以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方法内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如后;
第一图:系习用侧视示意图。
第二图:系习用部份分解图。
第三图:系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第四图:系本实用新型 图3的分解图。
第五图:系本实用新型图3的一种型式的分解图。
第六图:系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型式的分解图。
第七图:系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图。
第八图:系本实用新型图7的分解图。
请参阅第三图、第四图、第五图及第六图之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保险杆前方辅助吸震防撞装置,主要系采用高强度钢将原车即有的车梁31延长至原车即有的保险杆32前,并在此延长的辅助车梁上以L型连接钢片33将平行杆34装设于保险杆32前方适当距离,而另于平行杆34上装设缓冲器35(此缓冲器可采用油压、气压、弹簧或任何具有缓冲效果的结构装置),另外,在缓冲器35前方系装设一型架36,型架36上装设一吸震防撞的气囊37,此气囊37系采用充入气体介质然后密封方式的密闭式气囊37,或亦可在充气式气囊37上设有一充气嘴371,而成为充气式者。
其特点在于:第一:此高强度钢将原车现有的车梁延长至保险杆32前可增加车梁保护车身的作用。
第二:于平行杆上装设缓冲器35在车辆受撞同时具有缓冲吸震作用,可降低车辆撞击时受冲撞程度及搭乘者前倾冲撞力量。
第三:缓冲器35前方型架36所装设的吸震防撞气囊37乃由特殊橡胶所制成,能承受4536千克~9072千克冲击力,且重量轻、成本低,不象一般吉普车采用的轮胎橡胶,不但重量重且成本高。
第四:缓冲器35与气囊37的设计除具有良好的吸震、减低冲击力,功效外,其结构亦等于第三道保险杆,在使用上同样具有保护车身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经具有突破习式的结构内容,而且有首创的构造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较具进步性的实用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慧玲,未经叶慧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9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液体钟
- 下一篇:具有过载保护的插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