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巷隧道施工通风管不漏风接箍无效
| 申请号: | 93208038.3 | 申请日: | 1993-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7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凤声 |
| 主分类号: | F16L21/00 | 分类号: | F16L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1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施工 通风管 漏风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供地下井巷隧道施工部门使用的通风管接箍装置。
目前地下井巷隧道施工部门所使用的通风管接箍装置,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密封性能不好,在两个通风管联接处会产生漏风现象,不能把地面新鲜空气全部送到渣子面上,造成渣子面上工作的工人不能呼吸到足够的新鲜空气而得各种慢性病,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912292229提供了一种解决井巷隧道施工通风管不漏风的接箍装置。但由于该装置的凸形接箍没有防变形圈扣,当通风时冲力较大会使挂勾受力不均匀,导致凸箍与凹箍变形不一致,使凸箍的密封面与密封圈之间产生间隙。故该装置仍旧存在小量漏风的缺点。又由于密封圈的断面是园形、椭园形、方形的,故使密封圈在两箍锁紧扣的部位上与两扣之间的部位上松紧不一致,而该密封圈随松紧的变化弹性较差,故该装置在两扣之间部位上的较松处仍存在漏风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地下井巷隧道施工部门提供一种用于两个通风管联接的井巷隧道施工通风管不漏风接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井巷隧道施工通风管不漏风接箍由上箍(1)、密封圈(3)、下箍(8)组成。其中在上箍(1)上设有上箍锁紧扣(6)和上箍锁紧手把(10)。在下箍(8)上设有下箍锁紧扣(5)和下箍锁紧手把(9)。在上箍(1)上还设有上箍密封平面(2)。在下箍(8)上还设有下箍密封平面(4)和下箍防变形圈扣(7)。位于上箍(1)与下箍(8)之间的密封圈(3)是一个Y形密封圈。使用时先将通风管(1)分别固定在上箍(1)和下箍(8)的一端上,再将Y型的密封圈(3)粘在上箍(1)的上箍密封平面(2)上,然后将上箍(1)与下箍(8)的缺口与下箍锁紧扣(5)互相对准套住,用上箍锁紧手把(10)与下箍锁紧手把(9)向锁紧方向旋转,直至锁紧止。因为下箍(8)上设有下箍防变形圈扣(7),故能把上箍(1)与下箍(8)互相扣住,所以当通风时冲力较大挂勾受力不均匀时,上箍(1)与下箍(8)变形就能一致。这样下箍(8)上的下箍密封平面(4)与密封圈(3)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又因为密封圈(3)是一个Y形的密封圈,当上箍(1)与下箍(8)锁紧后,锁紧扣的部位紧,两扣之间部位上松时,密封圈(3)能起密封作用,所以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在两扣之间较松处会漏风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与目前地下井巷隧道施工部门所用的通风管接箍装置相比,具有密封性能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作为在深隧道施工时连接通风管用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井巷隧道施工通风管不漏风接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表示上箍;(2)表示上箍密封平面;(3)表示密封圈;(4)表示下箍密封平面;(5)表示下箍锁紧扣;(6)表示上箍锁紧扣;(7)表示下箍防变形圈扣;(8)表示下箍;(9)表示下箍锁紧手把;(10)表示上箍锁紧手把;(11)表示通风管。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制造一种井巷隧道施工通风管不漏风接箍。上箍(1)和下箍(8)均用塑料通过模具经注塑机加工而成。密封圈(3)用橡胶材料,通过模具经热压机加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凤声,未经陈凤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8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罩式敞开空间用节能空气调节器
- 下一篇:吸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