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帽视窗开启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07673.4 | 申请日: | 1993-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2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2 |
| 发明(设计)人: | 裴培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清辉 |
| 主分类号: | A42B3/22 | 分类号: | A42B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帽 视窗 开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帽视窗开启装置。
以往的安全帽,为了防止异物或冷风侵入机动车骑士的眼中,大部分均设有一透明的视窗,罩于安全帽前缘中央区域的窗口。这种视窗的基部,是枢设在安全帽两侧接近戴帽者耳部。众所周知,戴帽者经常会开启视窗,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是冬天,或者是下雨时,几乎所有的骑士都会在遇见堵车,或在路口等待交通标志灯时,用手撑起视窗透气,车辆开始前进时,又用手将视窗拉下。如此一再重复,非常麻烦。
不管过去的视窗如何设计,甚至包括提供以手触压帽体上的开关,开启/关闭视窗,均需用手不断地动作使视窗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一般安全帽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以不需用手动作,而自动开关视窗的安全帽视窗开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安全帽视窗开启装置包括:安全帽视窗、风压开关、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帽两侧接近戴帽者耳部区域,各设有一枢座,一对枢轴分别设于上述枢座上;上述的动力装置设置在该一对枢轴其中之一上;安全帽的前缘中央区域的上方设有一窗口,且其下方设一安装孔,上述的风压开关即固定在该安装孔内;一可开启的视窗,罩于上述窗口上,上述视窗两侧的基部各借上述枢轴,枢设于上述枢座上。安全帽视窗开启装置的动力装置包括有:一施力端旋板,枢设于上述枢轴之一上,该旋板与上述视窗基部之一,借环形连续的凹缘与凸点的卡合装置彼此卡合为一体,使视窗与旋板可同时局部旋转:一电池装置;一马达连接于上述电池装置,该马达具有一输出轴;一减速装置,由上述马达的输出轴驱动,该减速装置的减速输出端固定一凸轮环,该凸轮环具有圆周及至少两个位于圆周上的动作元件;一连杆,其第一端枢设于上述凸轮环,且其第二端枢设于上述旋板的施力端;一具有开关元件的极限开关,串联于上述电池装置与上述马达,且并联于上述风压开关,其开关元件能与上述凸轮环的圆周或上述动作元件其中之一接触。安全帽视窗开启装置的风压开关包括:一具有受风孔与消风孔的底座;一旋设于上述座体中央基部的调整接点,该调整接点连接于上述极限开关的第一极;一涡形弹簧具有一基部与一活动端,其基部固定在上述座体,并连接于上述极限开关的第二极;与一导电箔片固定于上述涡形弹簧的活动端,且面对着上述座体的受风孔。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图。(显示安全帽的侧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压开关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构造平视图。
图4是图3的上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视窗与旋板卡合的局部构造上视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安全帽1,其两侧接近戴帽者耳部的区域设有枢座11(图中显示其中一例)。安全帽1的前缘中央区域的上方有一窗口12。
一对枢轴13(图中显示其中之一),各设于枢座11上,将可开启的视窗2的基部21枢接于安全帽上,使视窗2的前缘可罩住窗口12。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一是在安全帽1前缘中央区域的下方15,设一安装风压开关3的孔14,并使风压开关3大致位于戴帽者嘴部的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产在安全帽1的两个枢座11中的一个上,设一动力装置4。动力装置4详如图3与图4,具有一枢接于枢轴13上并可局部圆周运动的旋板41,以及其动作元件。
旋板扳斑与视窗基部21,是以图5的方式,借环形连续的凹缘211,与凸点411卡合的装置卡合为一体,使视窗2在旋板41旋转时可与旋板41同时旋转;上述凹缘与凸点均有适当的挠性,故当视窗受特意的手推动时,各凹缘与凸点间会产生相对的滑动(详后述)。当然,也可考虑将凸点设于视窗基部,而将连续的凹缘设于旋板,其目的与前述第一种实施例相同,均在使动力装置在推动旋板41时,同时带动视窗2上摆或下摆。而当动力装置失效或无电时,尚可借手的推力使凸点411逐一滑过各凹缘211,使手能顺利推动视窗。
如图3所示,上述动力装置还含有:一电池装置5,连接于具有输出轴61的马达6,有一由输出轴61驱动的减速装置7,其输出端72固定的凸轮环71,具有圆周711与至少两个使极限开关9动作的元件,所谓动作的元件,在图3中,是以凸轮环的圆周的局部缺口71a与71b为例,当然尚可有其他的方式构成。
上述的动力装置另包含一连杆8,其第一端81枢接在凸轮环71的圆周区域,其第二端82则枢接在旋板41的施力端4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清辉,未经姚清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76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