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工用手锯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207410.3 | 申请日: | 1993-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清 |
| 主分类号: | B27B21/00 | 分类号: | B27B2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木工 用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与木工用切断用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其切断木料时,可使该木料的切口部位具有特定角度的木工用手锯装置。
在一般所常见的木工作业中,常需将一较长的木料予以截断,同时又要求使该木料受截断的部位形成一具有特定角度的切口,以便于与其它木料相互衔接。为达成该种切口,一般在木料上预先划记所需角度的截断线,再用手锯沿该截断线锯断木料。
然而,就以手锯截断木料的工作方式而言,众所周知,即使是熟练工,其所切断之木料切口处仍难以维持相当平整,甚至经常造成该切口的斜截角度与所预期者有很大出入的情形,因此不免又需要对该切口部位进行另一次修整。尤其是该木料具有较大的厚度或者操作手锯者不是熟练的工匠时,该情况更为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工用手锯装置,它可帮助使用者操作手锯,当切断木料时可获得具有特定斜角且切面平整的切口。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工用手锯装置,其可锁定于若干特定角度,以便在切断木料时可获得相应的特定切口。
为达成前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木工用手锯装置主要包括一底座,其具有一承置端面,一轴杆与一定位杆分别设于该底座上并与其开放端朝向该承置端面;使用时,该定位杆穿置于一对应的定位孔中,使该槽缝开口端的长轴方向与该承置端的长轴方向夹一预定角度,再将一手锯的锯片置于该槽缝中,从而使手锯可受该槽缝的限制而向下垂直锯切,由此可使受锯木料的切口斜角按要求完成且切面极为平整。
兹举一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
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第一图中4-4方向的剖视图;
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第一图中5-5方向的剖视图。
请参阅各图,本实用新型的木工用手锯装置10包括一底座12,一设于该底座12上的锯架14,以及架设于该锯架14上并可受其导引而朝预定方向锯切的一手锯16。
该底座12,略呈矩形而具有一朝上的承置端面20,一止挡件22呈片状而以若干螺丝23锁固于该底座12的后侧边上,它具有朝向前方并与该承置端面20垂直的一挡止面24,一轴杆26固定于底座12的后侧边,并以垂直于承置端面20的方式向上延伸预定长度;一对定位杆28分别设于轴杆26的两旁,分别与轴杆26平行且以分别与轴杆26相隔相同距离的方式同样设于该底座12的后侧边缘;若干个呈长形的凹槽30设于该承置端面20上,且各该凹槽的长轴方向分别与该承置端面20的长轴夹一预定角度。
对定位杆28分别设于轴杆26的两旁,分别与轴杆26平行且以分别与轴杆26相隔相同距离的方式同样设于该底座12的后侧边缘;若干个呈长形的凹槽30设于该承置端面20上,且各该凹槽的长轴方向分别与该承置端面20的长轴夹一预定角度。
锯架14由一枢转件40与一压制件60所组成,该枢转件40具有一基本呈柱状的枢接部42;一轴孔44贯通该枢接部42的上、下端,且其内径与该轴杆26外径相同;一第一螺孔45设于该枢接部42的侧边上,并以一压紧螺丝46设于其上;定位部48大致呈框形,与枢接部42一体成型,它具有以该轴孔44为轴心的一弧形框49,若干个相隔预定距离的定位孔50分别设于该弧形框49上;一垂直部52大致呈片状,它从枢接部42与该弧形框49的交接处,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向上垂直延伸预定长度,并于其外侧形成一第一导引端面54;一对第一挡块56分别凸设于该第一导引端面54的下端两旁;一对第二螺孔58分别设于垂直部52的上端两旁;压制件60大致呈片状,具有与第一导引端面54相对的第二导引端面62;一延伸部64从该第二导引端面54的上端朝枢转件40水平延伸适当宽度;一对第二挡块66分别凸设于第二导引端面62的下端两旁;一对第三螺孔68分别设于该第二导引端面62的上端两旁,并与该对第一螺孔58相对应,从而可用一对固定螺丝69予以连接;一对第四螺孔70分别设于第二导引端面62的上端中央,其上分别设有一调整螺丝72。
该手锯16具有一把手80,一以其一端固定于该把手80上的矩形锯片82。一包覆件84呈长条形并具有预定厚度,固定于锯片82的上端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清,未经李永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7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