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伺服电机抱轴式制动器无效
| 申请号: | 93205870.1 | 申请日: | 1993-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德 |
| 主分类号: | H02K7/106 | 分类号: | H02K7/106;H02K7/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机械工业管理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凤 |
| 地址: | 30012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电机 抱轴式 制动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伺服电机的制动装置,特别是抱轴式制动器。
目前使用的电机制动器的制动件可靠性差,由于它设计在电机外部的轴上,其导杆和制动件的制动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制动过程中弹簧容易折断,铰链不易调整,整体结构笨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机制动器,这种经过改进的制动件能克服上述缺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调整,且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伺服电机抱轴式制动器,包括转子,固定在转子外侧的定子、后端盖以及与后端盖相接的外壳和后罩。本技术是利用后端盖做整体支架,在其上开孔和凹槽,将连接导杆的支架固定在后端盖的开孔处,导杆的A端位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隙处,导杆的B端与螺旋弹簧相接。转子外侧装一套有制动元环的轮,当电机运转时,定子产生的电磁力,将导杆A端吸到定子上,转子工作;电机断电后,电磁消失,定子释放导杆A端,导杆A端立即抱住转子轮上的制动元环,转子停止工作。
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电机制动器的可靠性,同时制动器利用了电机内部的空间,电机的整体体积缩小,增加了制动可靠性,制动器的通用性强,可以互换,而导杆和支架均可采用冲压件,这样还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图1电机制动器总装图
图2制动元环正视图
图3制动元环剖视图
图4后端盖正视图
图5后端盖剖视图
图6导杆正视图
图7导杆侧视图
图1中1.轮 2.制动元环 3.导杆 4.后端盖 5.螺钉 6.支架 7.后罩 8.弹簧 9.定子 10.转子 11.外壳 12.孔 13.凹槽
具体结合图示说明实施方法:图1中所示后端盖(4)固定在外壳(11)和后罩(7)之间,在后端盖(4)上开有孔(12)和凹槽(13),用螺钉(5)将支架(6)固定在孔(12)处,导杆(3)与支架(6)活动连接,导杆(3)的B端与凹槽(13)上的弹簧(8)连接。在外壳(11)内壁安装定子(9),转子(10)安置在定子(9)内,在转子(10)外壁加套一轮(1),轮(1)外套有一制动元环(2),在定子(9)和制动元环(2)之间有一空隙,导杆(3)的A端位于该空隙内。电机通电后,定子(9)产生电磁力,该磁力将导杆(3)的A端吸到定子(9)上,导杆(3)的B端压住弹簧(8),转子(10)开始运转工作;断电后,定子(9)的磁力消失,导杆(3)的A端被释放,A端抱住制动元环(2),弹簧(8)将导杆(3)的B端顶起。导杆(3)的A端呈弧形片状,其宽度与制动元环(2)相匹配,该弧形片的曲率与定子(9)内侧面曲率一致。
再有,制动元环(2)可用橡胶圈或其它耐磨材料制作。在后端盖(4)若安装两个对称的导杆(3)和(3’),其制动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德,未经刘玉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5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量成分添加装置
- 下一篇:平衡式角接波纹管补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