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配重的钓鱼杆配重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3203004.1 | 申请日: | 1993-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永森 |
| 主分类号: | A01K95/00 | 分类号: | A01K95/00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华 |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配重 钓鱼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调配重的钓鱼杆配重结构的改进设计。
已有的可调配重的钓鱼杆配重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有一上承座10和一下承座40,上承座10内承接一母线套环20和一另端设置有子线套环31和卷铅50的圆杆30,母线套环20和圆杆30均可在上承座10内旋转,下承座40套设于圆杆30的杆体上,圆杆30的上承座10与下承座40之间处包裹有作铅锤重量设定的卷铅铅片50,母线套环20和子线套环31呈近R字环扣体形状且分别构成一弹性活夹口210、310,并分别由此两活夹口扣入O形橡胶环60,两橡胶环60分别与母线70、鱼钩子线80绑接。
上述这种钓鱼杆配重结构,橡胶环在一适当斜度就能直接由弹性活夹口位置退出母、子套环,所以使用很方便,而且当使用不同重量浮标时可更换整组铅锤与其配合,但圆杆10另一端的子线套环因呈近R字环扣体形状,其弹性夹口310的最尾部为向外变折呈一喇叭状,以致,钓鱼者下竿抛出钓饵时,挂设钓饵的鱼钩子线80,在随铅锤下沉时,会有造成从喇叭状夹口310部绕进子线套环31内缠结的意外(见图2)。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的可调配重的钓鱼配重结构,以克服上述弊病,以得一更为圆满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是将原结构中上承座中的母线套环改为O型母线套环,而圆杆另一端的子线套环改进为圆挂钩形状,且上端具有一侧斜的扣环口。这样结构的子线套环,绑接鱼钩子线的O形橡胶环能由扣环口位置扣入或退出子线套环,而鱼钩子线却无法从此斜口进入,从而避免鱼钩子线进入子线套环缠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取下子线套环上的鱼钩子线收藏或者立即换上预先放好饵料的鱼钩子线均非常方便,使用不同重量浮标时,更换整组铅锤方便而容易,钩鱼下竿抛出钓饵时挂设钓饵的鱼钩子线随铅锤下沉时,不会因子线绕进子线套环内缠结而使钓鱼无法进行。
下面以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予以进一步详细叙述。
图1为现有的可调配重的钓鱼杆配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鱼钩子线意外绕进子线套环内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O形橡胶环扣入子线套环放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O形橡胶环扣入子线套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橡胶环取出操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橡胶环取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使鱼钓子线不能进入子线套环的示意图。
由图3所示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上承座10A和一下承座40A,上承座10A内承接一绑接母线70的O型母线套环20A和一另端设有子线套环31A和作铅锤重量设定的卷铅铅片50的圆杆30A,母线套环20A和圆杆30A的承接端均可在上承座10A内旋转,下承座40A套设于圆杆30A杆体上,圆杆30A的上、下承座之间包裹卷铅铅片50,其特征在于子线套环31A呈圆挂钩形状,且其上端具有一侧斜的扣环口310A,绑接鱼钩子线80的O形橡胶环60能由扣环口310A扣入或退出子线套环。
上述的侧斜扣环口能预防鱼钓子线绕进子线套环内,从而避免鱼钩子线与子线套环的缠结所造成的故障。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还可将下承座40A的底端为一超过扣环口的端面41A,这样就能以此端面41A掩遮环口310A的出口上部,以更能确保鱼钓子线不意外绕进子线套环31A内,而子线套环31A由高弹性不易变形的细钢条弯曲而成。
图4~7所示为橡胶环60简便地从扣环口310A位置扣入和退出子线套环31A的情况。本配重结构使用时,由于铅锤抛入水中后由于上端母线套环20A为母线70绑接,受浮标浮载而呈直线状“站立”(参见图8),凭藉扣环口310A的倾斜和下承底底部端面41A对扣环口310A出口上部的掩遮,可确保鱼钓子线不绕进子线套环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永森,未经黄永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3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