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坐椅式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93201297.3 | 申请日: | 1993-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0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沈永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永豪 |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K21/12;B62J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坐椅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采用符合生理健康要求的蹬踏方式及相应的整车结构的自行车。
目前市场常见的各类自行车(两轮或三轮)就其基本结构和蹬踏方式而言,均可归属于同一种类型称之为“前倾下蹬式”自行车。
这种由于结构而决定的蹬踏方式,其缺点是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图1是两种蹬踏方式和人体受力示意图,图1(A)是前倾下蹬式,图1(B)是后靠前倾式。
从图1(A)中可以看出,人体上半身成一直线,并向前倾成一θ1角,体重对车把有分压;坐位面积小,压强大,大腿向下蹬成一θ2角,致使会阴部受到坐位挤压,易引发和加重肛门、会阴部、腰脊椎等疾病;坐位高一般双脚不能看地,重心高,上下车频繁,易倾倒出车祸。久骑后掌心红肿,双臂不适,腰酸背痛,小腿,膝盖肿胀,“前倾下蹬式”自行车的不安全,不舒适等固有不足已明显地不适合中老年人、妇女及体质欠佳者骑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安全、舒适,省力、无损于健康,便于学骑,易掌握的新型自行车。
实现这个目的是通过改变蹬踏方式及相应的整车结构来达到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改变蹬踏方式为后靠前蹬式,改进自行车整车结构,调整车把、坐位及踏轮三者的相对位置,改三角形小面积的坐位为大面积的靠背式坐椅。
图1(B)所示,说明后靠前蹬式自行车的踏轮、车把及坐椅三者的相对位置。使骑者背向后靠,抬臂握把,车把后伸呈羊角式、八字形握把,坐椅后移,高度降低,踏轮在坐椅的前下方。车把、坐椅均可调节以适合不同高度人骑踏。这样的蹬踏方式再配合相应的整车结构就能消除前倾下踏式自行车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缺点。
对图1(B)作进一步分析。抬臂握把成水平状,上半身对车把没有体重分压,不用紧压车把,故掌心不易红肿发麻;车把力臂较长,只要轻推轻拉即可灵活操纵前轮、掌握方向;背向后靠成一θ1角,使上半身体重对靠背有分压而得到一反作用力,其作用是起着“助力”作用,有利于起动与上坡,背后有靠,腰背不僵直,可活动,感到舒适;双腿前蹬时每转一圈大腿上抬一次,并和坐垫平面成一θ2角,其作用是每蹬一圈,会阴部自然稍有抬高缓解一次,空气流通一次(可减少汗渍),大腿血液回流一次,改善了腿部血液循环,即使久骑腰、背、会阴部以及小腿、膝盖等处也无明显的酸、胀、疼、麻等不适感;坐椅向后移,使踏轮在坐椅的前下方并降低高度至双脚能随时着地、停车,增大安全性,也不用频繁上下车,坐上起动,停车后离位。坐椅可前后平移,车把也可上下、前后移动,综合调节车把,踏轮和坐椅的相对位置可使不同高度的骑者都可找到一个最佳最舒适的蹬踏后靠位置,因而在同一体力情况下可增加持久性,骑程更远。
按照这种要求制作出的坐椅式自行车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两种蹬踏方式人体受力分析示意图,图1(A)是前倾下踏式,图1(B)是后靠前蹬式。
图2是坐椅式自行车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整车结构示意图。
其中,车把(1)、压块(2)、上大梁(3)、承托框架(4)、减震弹簧(5)、坐椅导轨(6)、坐垫(7)、靠背(8)、后物架(9)、物架支撑(10)、下大梁(11)、弹簧导柱(12)、框架后支撑(13)、框架导轨(14)、半月槽轨(15)、弯勾(16)、靠背撑(17)、套管柱(18)、紧固螺栓(19)、把芯螺钉(20)、车架前管(21)、加固管(22)、中轴套管(23)、框架下支撑(24)、下压块(25)。
车把(1)走向是向上后延伸,握把处向上里偏转成“八字形”,车把下端中部用螺栓(19)夹紧在上压块(25)和下压块(2)之间的园槽内,并可绕压块槽转动,压块(2)与套管柱(18)用把芯螺钉(20)拧紧联接,压块内有二个园槽可供车把选用。调节把芯螺钉(20)可使套管柱(18)沿车架前管(21)上下移动以调节车把高低位置。车把向上后延伸,接近坐椅以使骑者抬手握把。
车前管(21)与上大梁(3)、下大梁(11)、中轨套管(23)、承托框架(4)、框架后支撑(13)、框架下支撑(24)、加固管(22)、焊接组成车身骨架。承托框架(4)上焊有四个弹簧导柱(12),装有四个减震弹簧(5)、承接框架导轨(14)、坐垫(7)下装有坐椅导轨(6),放上坐垫使导轨(6)和导轨(14)相靠合,并可沿导轨前后移动,定位后用螺栓(19)紧固,以调节坐椅、车把与踏轮的相对位置,坐椅通过弹簧而起到减震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永豪,未经沈永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12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壁挂式调料器架
- 下一篇:远红外辐射生物陶瓷节能保健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