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灌肠管无效
| 申请号: | 93201074.1 | 申请日: | 1993-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平;巩月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建平 |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21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灌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介质输入体内的器械,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灌肠管。
目前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灌肠器主要是由1.搪瓷桶、2.橡皮管、3.胶木龙头组成。上述物体结构均为不透明体,因此不能直观地看到液体的流速,也无法控制流速;其橡皮管也较粗、较重,胶木龙头为硬质材料不易插入且易脱落,给患者带来痛苦和麻烦。消毒处理不便,易造成交叉感染。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92211073.5的一次性灌肠用具,它由灌肠袋、肛管螺旋夹和肛管套组成,其特点是标准液预先储存在灌肠袋内,与灌肠用具为一体结构,其不足是盛药液的灌肠袋与肛管均为一次性使用,其使用成本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肛管为一直通管,不能直观地观察流速。无色刻度,显示不够醒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造价低、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灌肠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次性灌肠管是由透明硅塑管、位于硅塑管上的控制开关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硅塑管的一端顶部和靠近顶部的管壁上分布有通孔,另一端连接有可与盛液容器相连的插头,插头内设有两条通道,其中一条通道可将盛液容器与硅塑管相连通,另一条通道则将盛液容器与通气管相连通。在硅塑管上还设有滴管,且可通过滴管的滴速直观地反映液体流速。在硅塑管的入肛端不同长度的位置上设有标记,以便直观地了解插入深度。该标记最好采用绿、黄、红三种颜色显示,如在管的15cm处即正常深度位置上设绿色,在20cm深度位置上设黄色,在30cm处即极限位置上设红色标记,以便操作人员直观地掌握插入的深度。
在硅塑管入肛端设有润滑套,使用时握住润滑套从端部往上滑润管壁,以便于插入。
在硅塑管上还设有一个其中带有压轮的槽形控制开关,通过槽中压轮的滑动来夹紧或开放灌肠管,以控制管中液体的流速,进而达到控制流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灌肠管,既可避免交叉感染,又可减轻医护人员在消毒、清洗方面的工作强度,且省时省力。
2、它可与各种盛液容器相配用,如输液瓶或其它带有刻度的塑料或玻璃瓶,使用特别方便且降低了一次性使用的造价,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灌肠管为硅塑胶管,质轻管软,易插入而不易脱出,便于操作,尤其适合于肛门疾患术后、肛门狭窄的病人。
4、功能齐全,能观察、控制流速,具有深度指示标记以及润滑套,使用方便。
5、整个管无衔接活口,可避免衔接部位脱落而造成液体外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灌肠管(1)采用硅塑制成,其一端的顶部和侧壁设有通孔(2),并且在不同长度的位置上设有标记(7),该标记采用绿、黄、红三种颜色显示。中部设有滴管(3)。另一端连接有插头(4),插头为顶端呈尖状且设有两条通道的塑料杆,用以将盛液容器与硅塑管和通气管相连通。在管上还设有控制开关(5),它由斜底凹槽和位于槽内的压轮构成。在灌肠管的入肛端部设有润滑套(6),它为内有润滑油的玻璃纸套。
使用时将插头插入内盛液体的输液瓶内,并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然后将入肛端部的润滑套向上撸,以使入肛端管外壁上涂上润滑油,然后插入肛门,插入深度依刻度标记按临床需要和治疗目的来把握。打开控制开关调至所需流速并通过滴管观察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建平,未经于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1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涂药液瓶盖
- 下一篇:汽车用非机械式空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