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拍的三九点吸震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93201021.0 | 申请日: | 1993-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24 |
| 发明(设计)人: | 罗光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光男 |
| 主分类号: | A63B49/02 | 分类号: | A63B49/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宪模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球拍 三九 点吸震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拍,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球拍内侧周缘设有弹性块抵压网线,具有吸震效果的球拍的三九点吸震构造。
一般球拍的拍框大都是纵向长横向短的椭圆形并设有多数的穿孔网线依纵向及横向穿过穿孔交错编织成网目,以作为击球使用;当击球时网线将产生振动形成前后运动的摆动,很容易经拍框传送到使用者手部,造成运动伤害。
为避免拍框受到过多、过大的震动,拍框制造者设计了多种减震的结构或装置,以往是将网线穿过条钉套接于拍框的穿孔而固定,使网线的震动经由条钉吸收一部分,然而网线击球时网线产生的振动并未减弱、仍然有很大的振幅及很长的振动时间;所以网线仍保持很大振幅的振动及时间长消失也慢,所以减震效果并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球拍的三九点吸震构造,以球拍框于内侧周缘两侧对应“十”字区位置设支撑座供嵌设弹性块,且网线一侧顶靠弹性块,使网线击球震动的振幅被弹性块阻挡并吸收震动动能,使网线的震动迅速消失达到减振的功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拍的三九点吸震构造,包括有球拍框,在其柄部的一端延伸一拍框,球拍框周面设有多数个穿孔;球拍框内侧周缘两侧对应“十”字区位置设有两支撑座,支撑座形成段差恰位于穿孔下缘并设一凹槽,两弹性块嵌在凹槽中固定,弹性块顶面邻近穿孔下缘形成一抵压面。
网线穿过穿孔依径、纬方向交错编织成网目,网线穿过穿孔并且其一侧顶靠在弹性块的抵压面,使网线击球的振幅被抵压面阻挡并吸收震动,使网线快速减低振幅并减低到达球拍框的振动。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球拍的三九点吸震构造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击球使网线弯曲产生前后摆动运动形成振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击球使网线弯曲产生前后摆动运动形成振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因图4的击球使网线弯曲时产生振幅的说明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击球使网线弯曲时产生的振幅及频率并迅速减弱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拍的三九点吸震构造,其主要是由球拍框(20)嵌设弹性块(40),预定数目的网线(30)组合而成。
球拍框(20)的柄部(21)供套接握把(22)以为手握持使用,柄部(21)一端延伸有拍框(23);拍框(23)呈椭圆型延伸并具有适当的厚度及宽度而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多数个穿孔(24)贯穿拍框(23)的环面中央并沿周面间隔适当距隔环列;两凹入空间(25)设于拍框(23)两侧中央(对应于时钟的3点和9点位置),如图2所示,凹入空间(25)下侧形成有呈阶段形状的支撑座(26)并向两侧延伸适当长度,支撑座(26)邻接穿孔(24)下缘形成一段差(27),段差(27)中设有凹槽(28);网线(30)经由穿孔(24)套穿条钉(31),网线(30)穿过条钉(31)依径、纬线方向穿过拍框(20)的穿孔(24)交错编织成网面以供击球使用。
弹性块(40)对应嵌合在凹槽(28)中,弹性块(40)顶面形成有抵压面(41),抵压面(41)邻近穿孔(24)下缘,抵压面(41)的顶端靠在网线(30)上。
本实用新型球拍的三九点吸震构造所预期达到的效果如下:
由上述的结构可知,网线(30)穿过穿孔(24)交错编织网面时,网线(30)于拍框(20)的凹入空间(25)部位恰位于球拍的“十”字区,“十”字区是球拍击球频率最高的部位,网线(30)于穿过凹入空间(25)部位呈邻接线段单向抵靠住抵压面(41)结构。
当击球时,飞行的球撞击网线(30)弯曲,如图3、4所示,网线(30)造成的反弹力及反弹速度使球反弹飞行,网线(30)横跨拍框(20)于框距两端枢接形成的限制点之间将产生往复偏摆运动形成振动,即产生很大的呈正弦的振幅及以极高的频率振动形成的连续波。
网线(30)位于凹入空间(25)部分,网线(30)的振幅呈离开或朝向抵压面(41)运动,网线(30)振幅朝向弹性块(40)的抵压面(41)接近形成顶靠,网线(30)邻接拍框(20)内侧线段将受到抵压面(41)阻挡、并产生阻滞力并使网线(30)的振幅大为减小,如图5所示,网线(30)实线表示受到抵压面(41)阻挡、吸震的振幅减小的动作轨迹、点划线表示网线没有受到抵压面阻挡、吸震的较大振幅的动作轨迹,显然网线(30)受到抵压面(41)阻挡振幅大大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光男,未经罗光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1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