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型腕带座无效
| 申请号: | 93200658.2 | 申请日: | 1993-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37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信明 |
| 主分类号: | H05F3/02 | 分类号: | H05F3/02;G01R27/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晓章,曹济洪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型腕带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型腕带座的新型构造,尤指一种可应用于电子产品静电防护及兼具静电接地检知的感应型腕带座。
电子工业在国内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诸如电脑、电子交换机、电子通信设备等行业在急遽成长的情况下,静电防护问题也就颇受关注,例如电路装置中常使用的一种互补对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SYMMETRY METAL OXIDE SEMI CONDUCTOR或简称为CMOS)的电子元件,然而此种互补对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子元件极易受静电流的破坏,因此,对于相关电子产品的制造者而言,静电防护实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然而,以一般电子制造业者常用的静电防护装置而言,是多使用以一种导电性手环(通常称为腕带)及导电性的地垫方能使人体有效地接地,并借助于该导电性手环或导电性的地垫使装配电子元件作业者手部所带的静电可被导入大地之中,而使诸如CMOS之类电子元件不致遭受人体静电的破坏,而以此常规腕带结构,是透过一接地导线的引出再与公共接地系统或大地相连结,而以电子元件装配者或作业者在操作时必须随时注意该接地导线是否确实接地,因该接地导线易因用力拉动或人员不慎踢触而使该接地导线断裂或有接地不良的情形产生,且须再另行以仪器探测判知该接地导线是否断裂或接地不良,因此,对于电子元件的装配者或作业者而言,并无法立即察觉该腕带上的接地导线是否确实接地,一旦该接地导线断裂或接地不良时,将造成对如CMOS电子元件的损坏,而使制造者必须为此付出一笔额外的元件损耗及更换的费用,且无法保证产品的品质稳定,更造成制造者与消费者的困扰与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感应型腕带座,其中该腕带座内部是装设有一感测电路,该感测电路主要以一单晶片集成电路所构成,而具有感测人体与接地系统的电容量大小,亦即利用人体静电压与电容量呈反比的关系,借以检知该电容量的变化,并据以得知腕带的接地导线是否断线或有接地不良的情形产生,而适时产生警报信号予腕带使用者,以便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避免使用者手部带有残留静电压触及电子元件造成损坏的困扰,并可改善现有腕带于使用时的不便与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详细构造,将借助于以下详细说明而更为明确,同时,参阅所附各图,以可完全揭示其构造与技术内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壳与感测电路的探测极板局部分解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感测电路的详细电路图。
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顶盖1是为绝缘材料所构成,并于顶端设有一套孔11,而另一凸扣12则为导体所制成,且该凸扣12则以内部镂空方式构成,该凸扣12并固定设置于套孔11的上方,另于顶盖1的一侧端则设有操作孔13,而该凸扣12的顶端是可供一接地导线2一端的对应接头21相连结,并以该接地导线2另一端的接地接头22连接于接地系统中,此外,在该顶盖1底端则结合以一配合顶盖1的导电板3,该导电板3顶端亦设有一对应于顶盖1中套孔11的结合孔31,并通过一配合凸扣12内部的铆钉32使该导电板3与凸后12相互结合(如图2所示),并在导电板3的一侧亦设有对应于顶盖1中操作孔13的框口33,并于该导电板3的两侧端各成形有一压线槽34,该压线槽34的外侧边缘则成形为锯齿状,而可供腕带4内的导体丝41连接于导电板3上。
如图1、2、3所示的腕带座构造,其中在该导电板3的底端则设有一感测电路5,该感测电路5顶端并具有一电源开关51,该电源开关51的设置位置则配合该顶盖1的操作孔13及导电板的框口33而设置,而使该电源开关51可凸设于该顶盖1的操作孔13外供使用者操作(如图3所示),另于该感测电路5的四周各设有一组合孔52,另于该感测电路5的下方则设有一底盖6,该底盖6是以绝缘材质所构成,并于四周边各设有一对应于感测电路5中组合孔52的凸柱61,而可供感测电路5固定于该底盖6内,且于该底盖6的底端开设有一感测孔62,并借助于该顶盖1与底盖6的组合而使该腕带4的导体丝41可被压接于导电板3的压线槽34中,而使使用者手部的静电可经由导电板3及凸扣12经接地导线2引入大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信明,未经杨信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0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