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因脉冲导入仪无效
| 申请号: | 93200472.5 | 申请日: | 1993-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强;刘建民;袁其平;吕联荣;汪和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枫 |
| 地址: | 30019***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 脉冲 导入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工程技术中使用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基因脉冲导入仪。
细胞电穿孔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工程新技术,它可使细胞可逆穿孔,从而导入外源RNA、DNA蛋白分子和各种小分子,产生具有新的生物性状的转化细胞株。目前,随着细胞电穿孔应用技术的发展,因内外已有十多种相应功能的仪器出售,国外产品每台售价数千美元以至数万美元,国内虽有同类产品,但存在着两类问题:(1)输出电压低,输出电流小(有的只有几百伏,有的虽然电压较高--数千伏或上万伏,但输出脉冲电流很小,只有几个毫安)根本带不动含盐溶液的细胞电极系统,而不能产生电穿孔的应有效果;(2)适用性有限,许多产品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细胞对象设计的脉冲电源,故对不适用的细胞行电穿孔操作,达不到应有的融合率和转化率。基于上述原因,解决目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领域急需的实验仪器,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因脉冲导入仪,它能产生按指数规律变化的高压大电流尖脉冲,最大输出电压2500V,最大脉冲电流150A,无论在高阻或低阻(如含盐或蔗糖缓冲液)情况,都可以使其正常工作,是一种生物工程科研中理想的实验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技术方案:一种基因脉冲导入仪,包括高压电源、脉冲形成电路、微机控制电路及电极反应小池,其中:高压电源的输出接脉冲形成电路和微机控制电路的输入,微机控制电路的输出接脉冲形成电路的输入,脉冲形成电路接反应小池,其特征在于所说高压电源是由振荡器电路、电子开关、放大电路、变压器、整流电路及储能电容电路所组成,其中,振荡器电路的输出端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变压器的初级端一端,电子开关的输入端接电源,其输出端接变压器初级端的另一端,电子开关的开关控制端与微机输出位线P3·1相接,变压器的次级端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及地面之间接储能电容电路,上述储能电容电路是由多个储能电容与开关构成,每一储能电容与一开关串联,多个储能电容与开关的组合并联,其并联后的输出端接电极反应小池一端;所说脉冲形成电路是由一级放大电路、二级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及高压放电管所组成,其中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微机输出位线P3·0,输出端接二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二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口接高压放电管的栅极,高压放电管的板极接电极反应小池另一端,其阴极接地,灯丝电极接电源,所说微机控制电路包括分压器电路、RC时间常数测量电路、A、D转换电路、LED显示电路、键盘输入电路及CPU控制器、其连接关系为:分压器的输入接RC时间常数测量电路中采样电路的输出,分压器的输出接RC时间常数测量电路中的比较器输入,RC时间常数测量电路的计时器输出接CPU控制器,A/D转换电路的输入接RC时间常数测量电路中采样电路的输出,A/D转换电路的输出接CPU控制器,键盘的输出接CPU控制器,LED与CPU控制器相接;其中RC时间常数测量电路由采样电路、比较器电路及计时电路所组成,RC时间常数测量电路的连接关系为: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接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端接计时器电路的输入端,计时器电路的输出端接CPU控制器;上述电路中的采样电路是由缓冲器(Ⅰ)、滤波器电路、采样保持电路所组成,采样电路的连接关系为:缓冲器(Ⅰ)的输出接滤波器的输入,滤波器的输出接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入;上述电路中的比较器电路是由缓冲器(Ⅱ)、分压器电路、缓冲器(Ⅲ)、比较器所组成,比较器电路的连接关系为:缓冲器(Ⅱ)的输出接分压器电路的输入,分压器的输出接缓冲器(Ⅲ)的输入,缓冲器(Ⅲ)的输出接比较器的输入;上述电路中的计时器电路是由计时控制电路及计时器所组成,计时器电路的连接关系为:计时控制电路的输出接计时器的输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仪器中的高压电源及脉冲形成电路构成一高压脉冲产生器,高压电源对脉冲形成电路中储能元件充电至电极反应小池所需电压时,微机控制部分的触发脉冲打开电子开关,随即在输出端形成一按指数规律变化的尖脉冲(最高电压可达2500V,最大电流可达150A),加到电极反应小池两端,以便对小池内的细胞实行电击穿,从而达到基因转移和细胞融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学院,未经天津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04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