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敏性物料真空自循环快速蒸发-冷凝分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3118503.3 | 申请日: | 1993-10-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2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才;冯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3/26 | 分类号: | B01D3/2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延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敏性 物料 真空 循环 快速 蒸发 冷凝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液体混合物蒸发-冷凝分离方法,更确切地说,是具有热敏性物料的蒸发-冷凝分离方法。
热敏物料的常规蒸馏,是在由再沸器(加热器)、蒸馏塔及冷凝器所组成的装置上实现真空操作完成的。缺点有三:1、整个装置结构复杂、连接点多、阀门多,不易获得较高真空度;2、加热釜采用贮液式结构,则液体静压引起料液沸点升高;3、加热釜采用膜式加热,则需配备循环泵,强制循环沸腾料液,既增加了设备费、维修费又增加了泄漏点,使真空度降低,不利于热敏物料的分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用常规蒸馏技术分离热敏性物料时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真空自循环快速蒸发-冷凝分离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对温度非常敏感物料的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在一个竖直的,上部设有加热段,下部设有冷凝段,两段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室的蒸馏塔及料液贮罐等装置上实施蒸发-冷凝分离过程的。其特征是:一、从塔底抽真空。二、待分离料液贮罐和残液贮罐,通过切换阀各自与塔顶进料口及塔中残液排出口连接成闭路回路。三、待分离料液依靠塔内真空吸力,由塔顶进料,在塔内上段被蒸发,蒸气在塔的下段被冷凝,冷凝液由塔底排出。四、塔内未蒸发的残液通过气液分离室分离后从塔中间部位排出塔外冷却贮存。
附图是本发明装置示意图。其中1为塔内加热段,2为塔内气液分离室,3为塔内冷凝段,4为待分离料液贮罐,5和9为切换阀,6为冷阱,7为接收罐,8为残液贮罐。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现真空自循环快速蒸发-冷凝分离热敏性物料过程进行说明,当塔底通过冷阱与真空系统连接之后,塔内便形成高真空,在切换阀5关闭情况下,贮罐4内的待分离料液依靠塔内的真空吸力,从塔顶流入塔内,经过加热段1受热后,其中低沸点组分蒸发,蒸发汽体和未蒸发的残液沿加热段管向下并流,流至气液分离室2经分离,残液通过开启的切换阀9流入残液贮罐8内冷却贮存。而蒸气下流至冷凝段3被冷凝,冷凝液由塔底排出到接收罐7内冷却贮存,当贮罐4内待分离料液全部流入塔内时,便完成了第一次循环蒸发-冷凝的分离过程,如果尚未达到分离要求,可进行第二次循环分离过程,将切换阀5开启,关闭切换阀9,并调节其他有关阀门,将残液贮罐8内所接收的残液作为待分离料液,在塔内实现第二次蒸发-冷凝分离过程,如此进行多次,便可达到分离热敏性物料的目的。
采用本发明对热敏性物料实施分离,其积极效果有下列三点,一、整个分离过程是在一个结构紧凑的塔内进行的,该装置泄漏点很少,阀门少,极易获得高真空操作条件(残压可达1毫米汞柱)。并且料液呈膜状从塔顶流向塔底,不存在静压作用,不引起料液沸点的升高,有利于保护热敏物料不受破坏。二、降膜蒸发速度快,物料受热时间短(可在一分钟以内),特别有利于热敏性物料的分离。三、料液自动循环流动,装置中不需料液输送泵,这不仅减少了设备的投资和维修费,也减少了泄漏点,提高了操作可靠性。
采用本发明的分离方法,对羟基香茅醛进行分离,取得了令人满意结果。
该分离方法也可用于热敏物料的快速蒸发分离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8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炙蚂蚁干白葡萄保健药酒配方
- 下一篇:观赏用生物工艺礼品的制作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