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筛查白血病及其组织的方法以及有关试剂盒无效
| 申请号: | 93117298.5 | 申请日: | 1993-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10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 发明(设计)人: | 谷口维绍;谢里尔·L·威利姆;玛丽亚·G·帕拉维西尼;原田久士;田中信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口维绍;谢里尔·L·威利姆;玛丽亚·G·帕拉维西尼 |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C12Q1/68;C12N15/20;G01N33/577;G01N33/574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明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白血病 及其 组织 方法 以及 有关 试剂盒 | ||
背景技术
本申请是在此处用作参考的1992年11月24日序列号为07/950574的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
发明领域
一般来说,本发明涉及对致瘤的哺乳动物细胞或对易于致瘤的哺乳动物细胞的测定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降低细胞致瘤倾向性的或抑制细胞的致瘤表型的克隆cDNA或基因组DNA;涉及减少细胞的致瘤倾向性或抑制细胞的致瘤表型的方法;涉及治疗患癌症的病人或易于随后发展成癌病人的一种方法;以及诊断人的致瘤组织或易于致瘤的组织方法。
背景资料1、干扰素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2
干扰素(IFNs)属于一类多效细胞因子(cytokine),最初是由于它们的抗病毒性质发现的。各种组织在病毒感染时产生I型干扰素即IFN-αs和IFN-β,并且通过诱导一批基因(IFN-诱导基因)以随后分泌的IFNs在靶细胞上发挥它们的抗病毒活性。最近,人们的许多关注都集中在IFNs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上的作用,而且业已证明IFNs对许多正常细胞和转化的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Weissmann和Weber的综述,Prog.Nucleic Acid Res.Mol.Biol.33:251-300(1986);Pestka等人,Annu.Rev.Biochem.56:727-777(1987);De Maeyer和De Maeyer-Guignard,Interferons and other Regulatory Cytokines,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88);Taniguchi,Annu Rev.Immunol.6:439-464(1988);Vilcek,“Interferons etc.”,Handbook of ExperimentalPharmacology,Sporn and Roberts,eds.,Berlin,Springer-Verlag,pp.3-38(1990);Sen and Leng-yel,J.Biol.Chem.267:5017-5020(1992))。另外,许多研究也已证明IFNs和生长刺激因子呈相互拮抗性的方式;已经表明,IFNs能够防止生长因子刺激的细胞周期转换,同时表明某些生长因子可以逆转IFNs的抗增殖作用。而且,因为IFNs是由许多生长因子诱导的,暗示IFNs在调节细胞生长的反馈机制中的生理学上的作用。因此,这些研究有助于支持这种普遍流行的观点,即IFNs是“负生长因子”(综述于Clements和McNurlan,Biochem.J.226:345-360(1985);Tamm等人,Interferon 9,I.Gresser,ed.,California,Academic Press,第14-74页(1987);De Maeyer andDe Maeyer-Guignard,同上(1988);Gresser,Acta Oncologica 28:347-353(1989);Vilcek,出处同上(1990))。在这方面,感兴趣的是I型IFN基因在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常常被排除(Diaz等人,Proc.Natl.Acad.Sci.USA85:5259-5263(1988);Miyakoshi等人,Caner Res.50:278-283(1990))。但是,关于IFNs的这些抗增殖效应的机制方面知道的很少。
在对人IFN-β基因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期间,发现了二种新的DNA结合因子,即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和2(IRF-2)(Fujita等人,EMBO J.7:3397-3405(1988);Miyamoto等人,Cell 54:903-913(1988);Harada等人,Cell58:729-739(1989))。因此在1989年8月24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顺序号07/397,967中也公开了人和小鼠IRF-1和小鼠IRF-2的氨基酸顺序以及DNA顺序编码。这两种因子结构上有关系,特别是在赋予DNA结合专一性的N-端区域。事实上,在IFN-α,IFN-β和许多IFN-诱导基因的启动子内发现这两种因子结合到相同DNA顺序元件上(Harada等人,出处同上(198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口维绍;谢里尔·L·威利姆;玛丽亚·G·帕拉维西尼,未经谷口维绍;谢里尔·L·威利姆;玛丽亚·G·帕拉维西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72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