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步启闭多颚板抓斗无效
| 申请号: | 93116957.7 | 申请日: | 1993-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13C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高如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如桐 |
| 主分类号: | B66C3/04 | 分类号: | B66C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3001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异步 启闭 多颚板 抓斗 | ||
本发明涉及超重机抓斗,特别是装卸大块不规则物料的多颚板抓斗。
随着建材和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块石料和废钢等物料的装卸量与日俱增;但由于类型和等级繁多,形状大小各异,重量不一,装卸时极易洒漏,公认为是该领域里的一项难题。
一种属于动力式的液压多颚板抓斗,颚板根据物料形状(阻力)不同,等力异步闭合,可有效地防止大块不规则物料的洒漏。但是,需要设有液压泵、换向阀等复杂的液压系统,造价高,维护困难;另外,带着电缆作业,不方便,尤其是在港口,抓斗在空中要旋转,极易把电缆扭断。
中国专利,公开号88211366,公告日:1988年10月19日,公开了一种重力式挠性多颚板抓斗。该抓斗,主要由上横梁、撑杆、下横梁、颚板等组成。上横梁的侧面,与撑杆的上端铰接,撑杆的下端,与颚板的外侧铰接,颚板的头部与相应的下横梁侧面铰接,它们环绕中心轴线等距分布。整个抓斗由支持绳支持,开闭绳穿过上横梁,把上横梁上的滑轮组(简称上滑轮组),下横梁上的滑轮组(简称下滑轮组)卷绕,当下降或上升,通过撑杆支撑,产生一定倍率,带动下横梁下降或上升,实现颚板启闭。这是一般的双绳刚性多颚板抓斗的结构型式。该专利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上横梁上设置多个固定滑轮,多个颚板头部分别相应设置动滑轮。一根开闭绳穿过上横梁,把这些滑轮组串联卷绕,而颚板头部的动滑轮,其轴铰接在下横梁侧面设有的导向槽内。为了防止下横梁翻转,又设计有下固于下横梁、上穿上横梁的导柱。当开闭绳上升,颚板闭合,遇到不同阻力,颚板异步,基本等力地适应了废钢等不规则物料抓紧的需要,从而防止洒漏。但也有许多缺点:1、在广泛使用的单绳多颚板抓斗上不能实施,因为内设有启闭机构(后有进一步叙述),开闭绳无法把上、下滑轮组卷绕,适用类型单一;2、上、下滑轮组的滑轮,设计尺寸小,开闭绳易损坏,设计大,则使结构笨大;3、开闭绳拉出长,降低生产率,要求起升高度高;4、上述导柱,使结构复杂;5、由于下滑轮处受力不好,其结构内的滑动轴承易损坏。
补入一项与本发明主题更接近的技术:US3,950,022;公开日:1976年4月13日,公开了一种各个爪异步动作的抓斗。其主要组成件的名称,与中国不同,但功能、意义基本一样。为了统一,按中国该领域技术用语称名。该专利的基本组成,和上述中国专利相同。不同的是:它是动力式的,没有开闭绳及其相应件,而在中心设有液压缸,引入压力油,使下横梁下降或上升,实现颚板启闭。在撑杆上设置弹簧,当颚板遇到不同阻力,弹簧不同压缩,其颚板弯曲程度也不同,能容纳不均质负载。该专利,适用于抓取干草。因此,在抓取大比重的大块石料和废钢时,就明显不适用。相对其缺点有:1、各颚板抓取不等力,对于力小的颚板,物料将从此滑落;2、弹簧力受到限制,尤其对于大额定起重量的异步多颚板抓斗,撑杆受力很大,因此弹簧难于设计;3、液压系统和颚板异步功能分离,结构设计没有优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巧的技术方案,使各类、任意额定起重量的多颚板抓斗,其颚板都能根据物料阻力等力异步闭合,从而适用范围极宽地解决装卸大块石料和废钢等不规则物料极易洒漏的难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的各类刚性多颚板抓斗的可使颚板异步的部件上,设置单作用液压缸,它们的工作腔,闭环串联,利用帕斯卡原理,实现颚板根据物料阻力,而等力异步闭合。本构思,具体包括:
1、撑杆上设置液压缸,它们的工作腔,用管路闭环串联,在该串联系统内,设有手动单向注液泵,在有杆腔,设有导动定位套和辅助复位弹簧。
2、颚板的头部设置液压缸,它们的工作腔,用管路闭环串联,在该串联系统内,设有手动单向注液泵,在无杆腔,设有导动定位套和辅助复位弹簧。
3、在下横梁的侧面,设置柱塞缸,它们的工作腔,用管路闭环串联,在该串联系统内,设有手动单向注液泵,其柱塞杆的伸出端,分别支承相应颚板的头部,该头部的轴铰接在所在侧面的导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如桐,未经高如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6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