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金属带的制造装置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3116800.7 | 申请日: | 1993-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34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布鲁诺·狄·吉乌斯托;弗拉迪米尔·B·金兹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尼利机械厂联合股票公司;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国际轧机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1/26 | 分类号: | B21B1/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金属 制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从需要厚度的板坯生产薄带材的方法,其中,板坯加热后减小宽度,然后除鳞并在轧制机座系列中轧制,该系列在下游具有一冷却辊道,上游有一第一卷绕装置以及下游有一第二卷绕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从厚、薄板坯生产薄带材包括以下步骤:
(a)在轧制机座系列中第一次逐步轧制每个厚板坯,各机座为所述第一次轧制的第一系列减厚进行过预调;
(b)为第二系列减厚对各轧制机座再次调整;
(c)以逆向使第一次逐步轧过的板坯再次通过轧制机座系列以形成可卷绕的棒材;
(d)在一卷绕加热炉内卷绕并加热所述棒材;
(e)为第三系列减厚再次重调各轧制机座;
(f)开绕并再次通过轧制机座系列轧制所述棒材以形成成品带材;以及
(g)在轧制机座系列中逐步轧制每个薄板坯,各轧制机座为单道次减厚经过预调;
在第一预定数目的轧制机座中的减厚较大,而在所述轧制机座系列的其余轧制机座中的减厚较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机座系列最少包括3个轧制机座,而最多包括7个轧制机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较大减厚的所述第一预定数目的轧制机座经调整使减厚介于大约24%和60%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和(c)中,形成较小减厚的所述第二预定数目的轧制机座经调整使减厚介于大约4%和大约15%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开轧制机座系列第一道次轧制的板坯厚度和该厚度的辐射时间之间的比值大于大约每秒0.7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厚板坯最初厚度为150mm,成品带材厚度为1.5mm以及成品带材宽大约1,250mm的情况下,由形成较大减厚的两个第一机座和形成较小减厚的三个第二机座构成的五轧制机座系列的减厚大致如下:
步骤(a):26-27%;25-26%;10-11%;10%;9%;
步骤(b):5-6%;6%;8-9%;49%;43-44%;
步骤(f):52-53%;44-45%;31-32%;27-28%;21-2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板坯的厚度为大约75mm至大约25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坯的厚度为大约25mm至大约7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之后,板坯的厚度为大约10mm至大约2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之后,板坯的厚度为大约4mm至大约8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所述棒材保持高于一临界转变温度的基本恒定的温度,在所述临界转变温度时棒材中的金属开始从铁素体转变成珠光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还包括以下分步骤:
(f)(1):从所述卷绕装置开绕棒材;以及
(f)(2):冷却并同时再次通过轧制机座系列轧制棒材,从而使棒材的温度低于所述临界变温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步骤(f)(2)是在所述轧制机座系列中至少一个机座中,在大约400℃至大约20℃温度范围内的一个温度下进行的。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的所述基本恒定的温度是在大约1000℃至大约720℃范围内的一个温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c)是在至少为900℃的一个温度下进行的。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界转变温度是在大约720℃至大约600℃的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界转变温度是在大约720℃至大约600℃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尼利机械厂联合股票公司;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国际轧机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丹尼利机械厂联合股票公司;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国际轧机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68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知识基础上的诊断报告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白蚁的生物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