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缝合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3116569.5 | 申请日: | 1993-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唐纳德·L·墨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纳德·L·墨菲 |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 |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内窥缝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打结在动物(人)体内将组织缝合在一起的装置或仪器,用来完成外科手术。
在人体内实施某种外科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它能免于进行过量的进入体内的外科手术,和避免为在体腔上形成较大手术入口而切开大刀口,现在人们已经使用内窥检查的外科手术,它只在体腔上切开较小的刀口,并通过使用内窥镜进行外科手术,该窥镜的特性象一个望远镜的伸长装置或仪器,能伸进刀口中观察实施外科手术的区域,同时在各类器官摘除或修补操作中,这种类似的伸长装置或仪器也适用于割除某些体内器官。通过少量的进入体内的外科手术和只开小的刀口,能将病人受到的创伤降至最少,能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并将恐惧感降至最小。
然而,当需要用线类材料进行器官缝合时,应用这种外科技术就会遇到严重的困难,它还要求在体腔内伸入打结结构,这与在体外能触到区域中进行体内器官的缝合截然不同。
一种目前使用的技术包括使用夹子或夹钳,它们能将身体组织夹在一起,并通过使用细长夹子在体腔内夹持,使用者从一个外部刀口将夹子伸进体内,同时从另一个外部刀口伸入装有内窥镜的夹子以观察其使用情况。然而,在愈合缝合组织的一段时间内,某些夹子是不可拆卸的,这会很明显地增加外科手术费用使其非常昂贵。
另一种已知的体内缝合技术包括使用一对仪器,它是一对缝合夹紧夹和一个分开的打结装置,还包括使用一个持针器将缝合线穿入须缝合的组织中,然后用持针器夹持住线的自由端,同时将打结装置伸进另一个刀口,夹住持针器与组织之间的线,转动打结装置180°或多个180°,缝线就会形成一个或多个线圈,然后从同一刀口中抽出打结装置,或从另一个刀口抽出;所述伸进体内的缝合夹紧夹用来夹紧线的另一端,并将线穿过一圈或多圈的线圈,就打成一个或多个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缝合装置,它能在体腔内将身体组织缝合起来,并不会产生前面叙述过的缝合技术中的同类问题和困难。
本发明提供的内窥缝合装置包括一个细长的中空管,它的一端上设有一个曲线夹持件和线圈形成构件,及线、针夹钳共同构成的组合体,以及一个可在管的另一端操纵上述线夹钳的装置。
这种装置能使仪器在一次手术中实现打结功能,同时能插进同一个刀口中,由需缝合组织置放针的一侧的线夹钳夹住线的短端,其后沿预定方向,绕需缝合组织置针一侧的线的长端,将该装置转动一圈或多圈,使用镜象方式,即通过工具进行打结,绕该装置形成一个或多个线圈。还可以通过另一个相通刀口,使用任何夹紧件或第二个内窥缝合装置的线夹持件和线圈形成构件,以夹持需缝合组织另一侧的线短端,并通过一个或多个线圈抽过缝线以形成半个结。然后,再沿预定方向绕线的长端旋转该装置一次或多次,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绕该装置的线圈。
然后,可以设置任何夹持件或初始线夹持件和线圈形成构件,以夹住线的短端并将线抽过一个或多个线圈来实现打结。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缝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立体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缝合装置部分剖视平面图;
图3是在一种工作状态下缝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平面图;
图4是在另一种工作状态下图3中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平面图。
各图仅表示装置的两顶端,和在其上设置的线夹持件和线圈形成构件,以及夹线、针钳装置,为清楚起见该装置已放大于图中。
图1和图2中实施例的内窥缝合装置包括一个细长管10,在其一端上安装了一个其形式为颚状件11的夹钳,能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闭合与打开位置之间绕枢轴销11a转动。一细长推动杆15用来操纵颚状件11的打开和关闭,如象在波顿电缆(bowdencable)结构那样,杆15上装有销15a,在枢轴销11a一侧的夹钳端的槽11b中,该销与带夹持表面11c的夹钳可拆卸地啮合,在夹钳关闭时,夹持表面11c在中空细长管10的一端上与所配合的夹持表面11d相接合。细长推动杆15的另一端由一个连接螺栓13与推动件12相连接,螺栓的相对两端穿过圆筒壳体16壁上的长孔14,能允许推动件12沿轴向移动。壳体16具有一个指状夹持法兰17,它绕壳体的周边延伸,当推动件沿轴向移动时,因细长推动件15在管10中的轴向移动,致使颚状件11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纳德·L·墨菲,未经唐纳德·L·墨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6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合膜
- 下一篇:爆炸物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