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苹果膨大着色药肥在审
申请号: | 93116466.4 | 申请日: | 199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91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腓力;陈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腓力;陈海林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7223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苹果 膨大 着色 | ||
本发明属于农业(果树类)药肥制造领域。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叶面肥,存在着种类多、品种杂、针对性差的问题。它们在农业生产上虽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存在的缺点是:
(一)市售叶面肥多为水剂,虽生产者利润高,但确存在着:
1、含量低:水剂有效成分为30~36%,最高为40%,其余均为水,所以利润高。
2、包装重:水剂并装,一吨叶面肥要一吨包装,这就加大了运输费用。
3、水剂外观不易鉴别,给个别不法分子偷工减料、参假使杂有了机会。
4、水溶剂稳定性差、遇热、遇冷易失效。
5、激素在水溶剂中易水解失效。
(二)针对性差:
各类作物对养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要求也有差异。而且目前叶面肥均为通用型,配方设计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各类作物,在不同时期对养分的特殊需求。
(三)作用单一:
目前,所有叶面肥只是从植物营养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顾及作物病害防治问题。因此,农民使用叶面肥还需另外购买防病药剂,这样不仅加大成本,还增加了田间作业工序。
(四)配方组成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配方组分过多、过杂:大多叶面肥组分在10种以上。如北京某科研单位的叶面肥组分达16种,包括N、P、K、Ca、Fe、Mg、S、Mn、Mo、Cl、Zn、Cu、B、L、Na、F等,包括了植物生长的所有元素。由于选用元素多、杂,就会产生无素之间的拮抗作用,而使成分抵消失效。如Zn与Fe;Fe与Cu;Mn与Mo;Zn与Mn等均是拮抗元素。由此就可见配方设计的不合理性。
2、激素之间选用不妥而发生拮抗:如有的叶面肥中使用GA与B9混用;BA与青鲜素混且;PP333与GA混用产生拮抗而失效。
3、激素在水溶液中因水解而失效。如GA在水溶液中一周内即水解失效。
4、在一些叶肥中选用KCL,由于KCL含有CL素,在茶叶、烤烟、葡萄上应用就易产生CL害。
5、配方中有不必要元素,如在陕西宝鸡地区推广的×××其成分中有AL元素,AL不属作物必要元素,加入实没必要。
6、配方比例失调:一些配方中N、P、K失调,有些微量元素失调。导致作物生长上的虚假现象,而产生不良后果。
本发明的设计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够以促使苹果果实膨大、着色,防止苹果早期落叶,并能消除苹果果锈的苹果膨大着色药肥。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
(一)解决金冠苹果的果锈问题
金冠品种具有果肉细腻、风味优异、栽培管理容易,结果早、丰产性好的特点。但金冠果锈问题一直是影响商品质量的突出问题。本发明从增强果实细胞壁纤维强度入手,促使细胞分裂、分化,减少果表木栓层的形成,从而达到防治果锈的目的。
(二)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品等级:
本发明从调节果树营养出发,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改善养分积累、输导功能,并激化细胞分裂、分化,拉长使果实膨大,提高果品等级。
(三)提高果实的着色度
果实着色度,是果品的重要外观指标。本发明以无机离子为激活剂,从而引发酶促反应,提高炭水化合物的合成、输导、转化能力,改变果实糖酸比,促使“花青”的形成,显出红色。
(四)防治苹果早期落叶,保护树势。
本发明以保护树势出发,选用了内吸、传导、低毒,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杀菌剂。主要是通过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中仿垂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病菌的细胞分裂,达到防病、保叶,保持树势旺盛,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五)配方:
尿素 18~25%;
磷酸二氢钾 30~40%;
硼砂 10~20%;
“920”生长调节剂 1.0~1.5%;
硫酸钛 0.5~1.5%;
洗衣粉 5~9%;
多菌灵 10~20%;
乙醇 2~5%;
各组份所取数量之和等于100%。
(六)工艺
先将各原料分别粉碎,再搅拌,然后分装即可。
(七)使用方法
在苹果落花后即可使用至幼果期喷2~3次;7~8月份果实迅速膨大期再喷1~2次,全年以四次为宜。
本品为固体粉状袋装,每袋500g,加水75kg搅匀喷雾。喷施时间应在上午10时前,下午四时后喷施,以叶面喷湿为度。遇雨再另喷。
本发明与技术背景比较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腓力;陈海林,未经陈腓力;陈海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6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有线电视管理系统
- 下一篇:高效节能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