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回收的高效甲酸萃取剂无效
| 申请号: | 93114316.0 | 申请日: | 1993-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74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明;黄华江;唐亚贤;刘悦;张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53/02 | 分类号: | C07C53/02;C07C51/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高效 甲酸 萃取 | ||
本发明为一种从含低浓度甲酸的水溶液中,萃取回收高浓度甲酸的方法。特别适合从制药厂、化工厂、香料厂、印染厂与皮革厂排出的低浓度甲酸(≤2.0mol/L)废液中萃取回收高浓度甲酸,变废为宝。例如驱虫药甲苯咪唑生产中,每吨成品排出含甲酸4-5%废水70-80吨。采用本发明之混合溶剂,即可有效地回收其中甲酸。
甲酸的沸点为100.7℃,几乎与水相同。加之甲酸为强极性物质,甲酸自身的缔合及与水的溶剂化作用均较强,故用普通蒸馏的方法从低浓度甲酸中回收甲酸是很困难的。77.5%甲酸与22.5%水还形成共沸物(共沸点107.1℃),要跨越这个浓度需要采取其它的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甲酸,这是很多人的研究课题,在常温下利用溶剂的选择性,将甲酸从水中转移到有机溶剂中,然后利用两者沸点差,通过加热而将溶剂中少量甲酸蒸出而回收,这在经济上显然是有利的。但是,由于甲酸与水的溶剂化作用很强,一般的萃取剂(各种醇、酯、醚及酮类)萃取效果均不好。近年来,各国相继开发了以可逆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有机膦(TRPO)与有机叔胺(R3N)萃取剂,并加入必不可少的调节剂与稀释剂,用于低级脂肪酸(乙、丙、丁酸等)的萃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以有机胺为基础的混合溶剂价格便宜,故从废水中回收乙酸获得了工业规模的应用。常用的有机胺为三辛胺(C8H17)3N或混合胺R3N(其中R=C8H17-C10H21),国内商品牌号有N235及7301两种。调节剂以辛醇效果较好。稀释剂则用氢化煤油。上述三组分沸点均远高于乙酸,故萃取液通过加热,使乙酸蒸出,而乙酸量少,故乙酸以蒸汽蒸出,比蒸出溶剂要节省能量。甲酸与乙酸均为一元羧酸,有某些相似之处,故有机膦与有机胺对甲酸也有良好的萃取效果。但甲酸的化学活泼性及分子极性比乙酸强得多。故在萃取液的蒸馏回收过程中却发生了问题。在加热时,甲酸可与混合溶剂中的醇类(调节剂)生成酯,或与有机膦水解产物作用(萃取液往往含1-2%水,蒸馏时,有机膦有可能部分水解),或其它尚未明了的原因,致使萃取液蒸馏温度升到245℃,蒸出率也只有60-70%,混合溶剂的循环使用也受到了影响。因而对稀甲酸的萃取,迄今没有工业化,通常只是将甲酸用碱中和,然后蒸发浓缩回收甲酸钠结晶,这个方法既消耗大量碱,又消耗大量蒸汽。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我们改革了通常用于乙酸萃取的混合溶剂组成。根据甲酸具有二个电子受体的情况,选用苯乙酮作为调节剂,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它既不与甲酸发生化学反应,又能对有机胺起着很好的协萃作用。
混合溶剂是以长链叔胺为基础的,它是与甲酸起可逆络合反应的主要组分。本发明选用国内生产的7301或N235。然而100%的7301(或N235),无论对甲酸或其它低级脂肪酸均无萃取效果,只有在调节剂存在下,才有实用价值。调节剂的选择合适与否,起着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50%的7301与50%苯乙酮(体积比)相混合,用于从水溶液(含甲酸≤2mol/L)中萃取甲酸时,分配系数KD可达15-20。而KD=y/x,y为平衡时有机相的甲酸浓度(mol/L),而x为平衡时水相中甲酸浓度(mol/L)。但在工业上使用时,不仅要考虑平衡分配系数KD值的大小,还要考虑传质速度的快慢。即用较小设备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一定数量溶液的萃取操作。上述二元溶剂粘度很大,影响传质速度,故还要加入稀释剂。本发明采用粘度很小而性能稳定之氢化煤油(普通煤油经加压催化加氢使双键饱和而制得)作为稀释剂。经研究,对于含甲酸(≤2mol/L)的水溶液,采用含7301(或N231)20-30%左右,苯乙酮30-40%左右,氢化煤油40-50%左右(体积比)较为理想。该混合溶剂为淡黄色,粘度2.0mPaS(30℃),不溶于水,比重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4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