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维特比译码器无效
| 申请号: | 93111806.9 | 申请日: | 1993-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89C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郑辉;程隆信;周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仪电子科技开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13/1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友春 |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译码器 | ||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中的一种纠错编译码器设计技术。
卷积码维特比(Viterbi)译码器是数字通信中的制式设备,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对改善通信质量有较大的作用。现有的维特比译码器及其专用片,基本特征是逐位实时运算。这就使译码器的运算速率必须大于或等于所要传输的数据速度。参考资料见“Viterbi Decoding and its applications”IEICE Technology report Vol.87 IT88-74 P.9-16。另一方面,由于维特比译码器是一种纠错设备,而在实际应用中,信道错误率通常少于10-2。因此,在大多数时间内,译码器并没有进行纠错运算,故译码纠错效率较低。
鉴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种数据压缩维特比译码器,它只对传输数据中有错误的数据段进行纠错译码运算,无错数据段让其直接通过。从而可以使译码器在高于器件允许的工作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工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具体技术措施实现上述目的的:(1)在压缩维特比译码器的输入端并接一个序列变换器和一个全零序列检测器,将数据中正确部分变换为0序列并检测送入译码器的数据是否为全0序列。若检测到全0序列,则不让输入数据进入压缩维特比译码器。(2)压缩维特比译码器内的状态量度存贮器的输出通过一组二选一的选择器,在全0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有选择地送入相加、比较、选择器(ACS),而不是直接反馈到ACS中。(3)压缩维特比译码器中设有一个压缩状态量度排列产生器。当全0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非全0序列时,就将压缩状态排列产生器中的量度值,经过选择器送至ACS的输入端。(4)选择器由全0序列检测器的输出信号控制。
实现上述技术措施的过程是:
(1)将接收的数据序列进行变换,使数据无错序列段变为全0序列段,有错序列段变为非全0序列段。设接收数据序列为
[R]=[I] [G]+[E] (1)其中[I]为编码前的信息序列,[G]为编码生成矩阵,[E]为信道噪声。+为模2加。下同
又设[G-1]为编码恢复生成矩阵,且有
[G] [G-1]=1,而[G-1][G]≠1,则首先从接收数据序列可恢复出编码前的信息[I]的估值[I*],即
[I*]=[R] [G-1]=[I] [G] [G-1]+[E][G-1]=[I]+[E] [G-1] (2)然后对[I*]进行与发端相同规则的再编码,再与原接收数据序列[R]模二相加,则得
[C*]=[I*] [G]+[R]
=[I] [G]+[E] [G-1] [G]+[I] [G]+[E]
=[E] [G-1] [G]+[E]
=[E*] [G]+[E] (3)其中[E*]=[E] [G-1]可以看成是恢复后的错误序列由(3)式可见,当且仅当[E]≠0时,[C*]才为非全0序列段。若[E]=0,则[C*]=0,即为无错全0序列段。
(2)经上述变换之后,对[C*]进行全0检测,若为0序列段,则不送入压缩维特比译码器,若为非全0序列段,则将[C*]送入压缩维特比译码器,进行纠错译码运算。在每个非全0序列段开始时,控制信号将译码器的状态量度按全0序列段排列式排列,从而使译码过程连续进行。
(3)合成:将压缩维特比译码器输出[E] [G-1]与恢复信息[I*]模二相加。
[I′]=[I*]+[E] [G-1]
=[I]+[E] [G-1]+[E] [G-1]
=[I]实现纠错译码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案就是,压缩维特比译码器采用约束长度K=7的卷积码,其编码生成式为171,133(八进制)。共有64个状态Si,i=0,1,2,…,63。其压缩维特比译码器内有与编码器相应的64个状态量度存贮器,用于存贮运算时Si状态的压编状态量度值,压缩状态量度排列产生器仅在有错(非全0)序列运算开始时刻,经选择器将压缩状态量度值选送到ACS电路,以取代状态量度存贮器中的值。有错序列运算开始后,选择器就一直选用状态量度存贮器中的值送入ACS输入端。这样就圆满地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压缩维特比译码器有1/2、3/4两种码率,在BER为10-6时,其编码增益分别为5dB和3.9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仪电子科技开发中心,未经成都华仪电子科技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18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