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敷用抗甲状腺乳膏无效
申请号: | 93111369.5 | 申请日: | 199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4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凌;张;徐德凤;任娟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凌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31/41;A61K31/17;A61P5/16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崔民海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敷 甲状腺 | ||
本发明与治疗甲状腺药物有关,是关于一种外敷用抗甲腺乳膏药物。
甲状腺机能亢进病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全人口的1%,在女性中约占1.9%,在男性中约占0.19%,在内分泌疾病中占第二位。从1943年以来,主要的抗甲状腺药物,一直是用咪唑类和硫脲类口服片剂。这种药剂只能部分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酶的活性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对已经合成并贮存在甲状腺内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并无抑制作用。所以一般在口服咪唑类药剂后约2-3周才开始显示临床效果,约1-3个月才能控制病情,完全抑制甲状腺激素台成的咪唑类药物服用剂每日约需100-120mg,此剂量毒性较大,不能应用。目前常规剂量为30-60mg/日,此剂量只能部分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对于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以口服常规剂量治疗作用弱,经口服咪唑类药物治疗1.5-2年后,仅有50%的患者可取得持久性缓解,口服咪唑类药剂,分布到全身,还可产生一不良付作用,如血液白细胞降低、药物性皮疹与肝损害、胃肠道反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效果好,对人体付作用小的药剂。
本发明研制了一种外敷于颈前甲状腺部位的外敷用抗甲状腺乳膏,该乳膏包括一种油相药剂和一种水相药剂。所说的油相药剂是由氮酮单硬脂酸、液体石蜡、凡士林和单硬脂酸甘油酸组成,其组分含量(重量%)为:1-20的氮酮、11-40的单硬脂酸、13-60的液体石腊、5-20的凡士林和5-20的单硬脂酸甘油酯。所说的水相药剂是由抗甲状腺药物、十二烷基硫酸钠、二乙醇胺、丙二醇与水组成,其组分含量(重量%)为;1-10的咪唑类或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0.1-2.0十二烷基硫酸钠、0.1-0.5的三乙醇胺、5-20的丙二醇和平衡量的水。所说的抗甲状腺药物为咪唑或硫脲类药物。其中的咪唑类药物可从甲巯咪唑和甲亢平中选择;而硫脲类药物可从丙基硫氧嘧啶和甲基硫氧嘧啶中选择。
这种外敷用抗甲状腺乳膏的配制方法是:把油相各组分与水相各组分的药剂分别混合均匀之后,分别加热到70℃左右,在搅拌下把油相组分慢慢加入到水相组分中,充分混合搅拌至冷却,即可得到一种水包油型乳膏。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乳膏均匀涂敷于甲状腺部位的颈前皮肤上,每次用量0.3克左右,开始每日早、中、晚各一次,待甲亢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T3、T4、VT3、FT4 I或FT3、FT4降至正常,1-2周后改为早、晚各一次,再治疗2周后,改为每日一次维持治疗。
实验证明,本发明中使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药物有很好的透皮吸收性能,配制的乳膏中又含有丙二醇和氮酮等药物渗透促进剂,进一步促进了甲巯咪唑的透皮吸收,甲状腺位于浅表皮层,在颈部皮下,甲亢时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及其包膜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尤为丰富,对透过颈前皮肤的甲巯咪唑吸收能力增强,甲巯咪唑储存于乳膏内,涂敷之后,可持续、平稳地直接进入甲状腺内,避免了口服后通过胃肠道吸收及肝脏代谢的首过作用,以较小的使用剂量,达到在甲状腺内有高药物浓度,充分发挥其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及自身免疫的作用。由于药物使用剂量小,药物直接进入甲状腺内,被全身吸收的少,因而减少了药物对人体全身的不良付作用。
为表明本发明的进步性,用本发明的乳膏对52例甲亢(GD)患者作颈前甲状腺部位皮肤涂敷治疗,并随机分组52例,以常规剂量的甲巯咪唑口服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山东省立医院同时作临床观察,两组的疗程均为一年半,平均观察时间为16.88±8.72个月,每组中各有19例已于疗程结束后停药观察,平均观察时间为10.0±4.42个月,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病 状 治疗组 对照组控制甲亢病情时间(天) 31.69±22.67 49.91±31.69白细胞减少发生率(%) 0 13.46药疹发生(例) 0 2甲亢反复发生率(%) 11.54 32.69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11.54 30.77药物性肝损害(%) 0 7.69停药后复发率(%) 7.69 26.92
此外,治疗组无消化道反应,对妊娠也无不良影响。
下面用几个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效果,按上述的使用方法作甲亢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凌,未经陈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13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置换造型法
- 下一篇:用于针织机的织针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