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地形车辆用刚性轴箱无效
| 申请号: | 93107402.9 | 申请日: | 1993-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96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9 |
| 发明(设计)人: | 丹盖勒·亨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盖勒·亨利 |
| 主分类号: | B60G1/00 | 分类号: | B60G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郑中军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形 车辆 刚性 轴箱 | ||
本发明涉及全地形车辆用刚性轴箱,可用于转向前轴箱或固定式后轴箱。
众所周知,在轻型车辆中,由于传动轴实际是水平的,车轮的轴线与差动箱的轴线重合,故距地间隔小。其结果这种传动不适用于全地形车辆,其障碍通过能力受限。
为了解决此问题,曾有人建议在轮子高度上装门式轴箱,以借助齿轮组件抬高传动轴,并因而增加车辆的距地间隔。但这种装置实际上仅用于大的重型卡车,而不是轻型全地形车辆,因为对这种车辆不适用。确实,由于这种装置需要很多附加件(机壳、滚动接触轴承、齿轮、液力回路等),这装置很重也很贵。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较简单和较便宜的方法,在全地形车辆上装上一个装置使增加其距地间隔,以增加其障碍通过能力。
根据本发明,刚性轴箱为折线形,从而具有宽开口的倒V形,且在其中心部分,距地间隔大于通常的直线形轴箱的距地间隔。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轴箱包括两个刚性固定在中心差动箱 上的壳体,其内装有传动轴,在传动轴末端,用联轴节铰接到差动轮上和车轮的轮毂上。
本发明其他特点和优点将随下述说明而显出,参考所附附图,附图示出两个非限定的实施例。
图1为轻型全地形车辆前轴箱一个实施例的垂直半剖正视图。
图2为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轻型全地形车辆刚性后轴箱的类似于图1的半剖正视图。
图1所示的轻型全地形车辆前轴组件包括两个带轮毂2和转向节3的转向轮1,它们是众所周知的方法生产的,和折线形刚性轴箱4,它具有向地面宽开口的倒V形。
轴箱4包括两个管子5,它们在车和车的前轴组件的轴向垂直平面P的两侧相互对称设置。管子5相对于水平面略有倾斜,这样其靠近轴的向垂直平面P的端部,处于高于地面一高度S处,这个高度明显地大于其对面靠近车轮1的端部的高度。管子5的端部可以任何适当方法固定于中心差动箱6,从而与后者一起形成一个刚性体,从图中可看到差动箱的冠状齿轮7、行星齿轮8和随动齿轮9。管子5从紧靠车轮1的端部向差动箱6微微扩展,因此,通常被称作“喇叭筒”。
每个壳体5中含传动轴11,传动轴一端通过联轴节10铰接到差动箱6上,而另一端装有联轴节12。后者旋转驱动相应的轮毂2, 轮毂2用滚动接触轴承装在转向节3上。
壳体5的每一朝向相应车轮1的端部固定到球壳13上,球壳13内包联轴节12,且装着轴11的末端,球壳13绕枢轴XX铰接到转向节3上,借助轴杆14实现铰接。每个球壳13通过管状件15向差动箱6延伸,管状件末端形成凸缘16,用以固定壳体5的端部,例如用螺栓17来固定。
联轴节(10,12)可以是恒速联轴节(所示联轴节12为球联轴节)或万向联轴节,恒速联轴节最好用于前轮,因为在拐弯时前轮间有速度差。
与通常的直线型轴组件的距地间隔相比,前轴箱4的距地间隔被抬高了,抬高量是差动箱6的高度H和车轮1轴的高度h的差。
除了用于将“喇叭筒”5的端部固定到车轮21的转向节19上的方法外,图2所示的后轴箱18是用与前轴箱4同样的方法所制造。确实,此固定方式是刚性的,而不是像用于转向车轮1的铰接壳体5的端部直接固接于转向节19(例如用螺栓22固接),因而不必用中间部件13。
另外,后轴箱18的联轴节(10,12)最好用万向接头,因为这比用恒速联轴节便宜。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变型,联轴节12可以与图示不同,同样在壳体5和转向节3或转向节19之间的连接部件也可以有所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盖勒·亨利,未经丹盖勒·亨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74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上不持久的纤维素酯纤维
- 下一篇:含有可与锌相容的二氧化硅的洁齿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