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无效
| 申请号: | 93105858.9 | 申请日: | 1993-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10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阎虎生;程晓辉;倪爱国;何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J39/20 | 分类号: | B01J39/2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贺京同 |
| 地址: | 30007***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弱酸 阳离子交换树脂 | ||
1、一种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特征在于:它是功能基单体丙烯腈与一种或几种聚合活性大于丙烯腈聚合活性的双烯或多烯交联剂A和一种或几种聚合活性小于丙烯腈聚合活性的交联剂B进行自由基悬浮共聚,或者功能基单体丙烯腈与一种既含有聚合活性大于丙烯腈聚合活性的烯基、又含有聚合活性小于丙烯腈聚合活性的烯基的双烯或多烯交联剂C进行自由基悬浮共聚,然后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水解得到的树脂;
其中交联剂A选自: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二乙烯基萘、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
其中交联剂B选自: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三聚氰酸三烯丙基酯、三聚异氰酸三烯丙基酯、丁烯二酸双烯丙基酯;
其中交联剂C选自: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
2、一种生产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共聚物中间体,其特征在于:它是功能基单体丙烯腈与一种或几种聚合活性大于丙烯腈聚合活性的双烯或多烯交联剂A和一种或几种聚合活性小于丙烯腈聚合活性的交联剂B进行自由基悬浮共聚,或者功能基单体丙烯腈与一种既含有聚合活性大于丙烯腈聚合活性的烯基、又含有聚合活性小于丙烯腈聚合活性的烯基的双烯或多烯交联剂C进行自由基悬浮共聚,得到的共聚物;
其中交联剂A包括选自: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二乙烯基萘、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
其中交联剂B选自: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三聚氰酸三烯丙基酯、丁烯二酸双烯丙基酯;
其中交联剂C选自: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特征在于:功能基单体除丙烯腈外还可以含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单体的一种或几种。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共聚物中间体,其特征在于:功能基单体除丙烯腈外还可以含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单体的一种或几种。
5、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特征在于:它的聚合体系中可以加入不参加聚合的惰性有机溶剂脂肪烃、芳香烃、醇、酸、醚、酯、酮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致孔剂。
6、按照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共聚物中间体,其特征在于:它的聚合体系中可以加入不参加聚合的惰性有机溶剂脂肪烃、芳香烃、醇、酸、醚、酯、酮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致孔剂。
7、生产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功能基单体和交联剂、或者功能基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在自由基引发下在水相中进行悬浮聚合,得到球状树脂共聚物,将得到的共聚物在强酸或碱条件下水解,得到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其中功能基单体为丙烯腈,或者为丙烯腈与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二乙烯基萘、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的一种或几种与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三聚氰酸三烯丙基酯、三聚异氰酸三烯丙基酯、丁烯二酸双烯丙基酯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或者衣康酸烯丙基酯和衣康酸双烯丙基酯的一种;致孔剂为脂肪烃、芳香烃、醇、醚、酯、酮的一种或几种。
8、生产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共聚物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功能基单体和交联剂、或者功能基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在自由基引发下在水相中进行悬浮聚合,得到球状树脂共聚物;
其中功能基单体为丙烯腈,或者为丙烯腈及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二乙烯基萘、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衣康酸烯丙基酯、衣康酸双烯丙基酯的一种或几种与衣康酸烯丙基酯、合物,或者衣康酸烯丙基酯和衣康酸双烯丙基酯的一种;致孔剂为脂肪烃、芳香烃、醇、醚、酯、酮的一种或几种。
9、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特征在于:功能基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为98∶2-80∶20(重量比)。
10、按照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共聚物中间体,其特征在于:功能基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为98∶2-80∶20(重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未经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585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丝织物的脱胶装置
- 下一篇:开口容器内流动性混合物料料位调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