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罐盖封口无效
申请号: | 93105201.7 | 申请日: | 1993-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6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国伟 |
主分类号: | B65D41/32 | 分类号: | B65D41/32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欣耕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封口 | ||
本发明涉及罐盖启封装置。
现有以拉环及拉片构成的容器易开启构造,主要可区分为分离型及保留型。前者,拉片在沿罐盖预设的撕裂线方向向上开启后,拉环及拉片与罐盖分离,如任意将其抛弃,则污染环境且其锋利边缘可能形成潜在不安全因素;后者拉片端部尚与罐盖连接,虽不可再随意抛弃拉环,但锋利边缘尚露于外。于是有所谓内挤式保留型,拉片被拉环向罐体内部挤压,开启需力约2.5公斤,且附着于罐盖或拉片上的灰尘异物将随拉片进入罐内而污染内装物。特别是罐盖拉片内侧面在印有奖赠品标记情况下,拉片无法取下,难以发现奖赠内容,因此不适合作为促销手段使用。总之现有启封装置存在着上述种种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有鉴于现有易开罐盖装置存在上述缺陷,而研究使其缺点得到克服,提供一种安全、避尘且又适合作为促销手段使用的易开罐盖封口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容器罐盖封口,包括罐盖、拉片、拉环,其特征是于罐盖上形成拉片的撕裂线的两端部间形成有与撕裂线端部的略齐平且保持间距的第一弯折部;于拉片的头部与第一弯折部间形成有与第一弯折部平行的第二弯折部。
此种结构,使拉片沿撕裂线被向上翻转开启至最终位置后,该拉片可弯折折叠而被拉环所隐藏保护,因此其锋利边缘被安全保护,同时,拉片向上开启,灰尘不致入罐。再者,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弯折部是于罐的表面形成向下的缺槽形态,因此其除可提供拉片的弯折效果外,于拉片内侧面印的奖赠品标记情况下,拉片自身第一弯折部轻易折断取下而暴露出来,故又达到适合作为促销手段使用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罐盖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a为本发明拉片及撕裂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罐盖剖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撕裂线缺槽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弯折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拉片头部被挤压破裂的第一段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拉片沿撕裂线被全量开启的第二段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拉片循相反方向回推,第二弯折部弯曲的第三段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拉片被全量压缩折叠的第四段动作示意图。
图中:1罐盖,11撕裂线,12端部,13开口,2拉片,21头部,22第一弯折部,24第二弯折部,25肋条,3拉环,31鼻端,32压缩尖部,33铆接处。
如图所示:其中第一弯折部22是于罐盖1的表面形成向下呈缺槽形态。其中形成第一弯折部22的缺槽深度较形成罐盖撕裂线11的缺槽深度为浅。其中第一弯折部22呈为向下陇起的肋条形状。其中于拉片头部21至第二弯折部24的距离大于第二弯折部24至第一弯折部22间的距离。其中第二弯折部24是于拉片2处形成向上陇起的肋条形态。其中伸入开口13部位的拉片宽度小于拉片头部21的宽度。其中拉环3的宽度较拉片2的宽度为大。其中拉片的撕裂线11的两端部12是向外侧或内侧方向弯曲对应形成。其中于拉片头部铆接处33至第二弯折部24间及第二弯折部24至第一弯折部22间形成有复数个纵向的肋条25。
如图1、1a、2所示:罐盖1上冲压的缺槽形成连续性的撕裂线11,是由罐盖1的边缘向中心部位延伸,其所包含的长条形范围称之为拉片2;拉片2上方设有面积较拉片2为大且复盖拉片2范围的拉环3,并将拉片2的头部21与拉环3的鼻端31相互铆合,使鼻端31的压缩尖部32得以定位并接触。于拉片2的头部21约略靠近边缘处。撕裂线11的两端部12间形成有与撕裂线11端部约略齐平且保持适当间距的第一弯折部22,该第一弯折部22是形成类似撕裂线11向下缺槽的形态,但其缺槽深度较撕裂线11的缺槽深度为浅。该第一弯折部22亦可设设计成向下陇起的肋条形状。拉片2头部21与第一弯折部22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弯折部22平行的向上陇起的肋条形态,第二弯折部24,由头部21端部至第二弯折部24的距离大于第二弯折部24至第一弯折部22间的距离。当使用者将拉环3向上翻转拉起时,约施1~1.5公斤力,拉环3以铆接处33为杠杆支点,使鼻端31的压缩尖部32向下施力,由于压缩尖部32是位于拉片2的头部21约靠近边缘处,因此头部21将被挤压破裂而向下弯曲。继之,将拉环3朝罐盖1另一侧方向翻转施力,则拉片2将沿撕裂线11破裂而与罐盖1分离。纵向肋条25,使拉片2不致有过大弯曲变形。两端部12向外或向内方向弯曲对应形成,以抵消施力惯性,不致造成不期望的破裂。拉片2如图5循相反方向施力回推,形成Z字形,使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4的拉片2折叠如图6所示,头部21由开口13伸入罐内。由于拉环3的宽度较拉片2宽,且亦较长,因此拉环3能复盖拉片2而确保安全。为防止金属片的些许回弹现象,使拉片2折叠不好,故拉片头部21伸入开口13部位,且其宽度小于(约0.1毫米)头部21的宽度,使头部21在开口13处形成自锁状态,克服回弹现象。使用者可于第一弯折部反复弯曲数次直致折断取下,使印有奖赠标记暴露,因此适合促销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国伟,未经范国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5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墨滚印刷工具
- 下一篇:单轴对称式二维激光扫描转鼓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D 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如袋、桶、瓶子、箱盒、罐头、纸板箱、板条箱、圆桶、罐、槽、料仓、运输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B65D41-00 帽,例如顶盖、隆起密封件,即具有与颈部或确定倾注口的壁或出料口的外圆周接合部分的元件;用于封口件的保护性帽状盖,例如金属箔或纸的装饰性盖
B65D41-01 . 特别适用于容纳多种号码的
B65D41-02 . 没有刻痕线、撕裂条带、签条或类似的开启或拆开装置的帽或帽状盖
B65D41-32 . 带有刻痕线、撕裂条带、签条或类似的开启或拆开装置,例如便于形成倾注口的帽或帽状盖
B65D41-62 . 用于封口件的辅助保护性帽状外盖
B65D41-34 ..有螺纹的或类似的帽或帽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