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椒杂交制种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3104857.5 | 申请日: | 199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16A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魏迺荣;陆长萍;李云华;刘文明;李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1/00 |
| 代理公司: |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金和 |
| 地址: | 30038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椒 杂交 制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青椒杂种优势利用的领域
目前我国蔬菜栽培面积约计1.5亿亩,保护地已达到300万亩,随之保护地的专用品种也需增加改进和提高,向更高的要求发展,现在国内保护地的青椒品种比较单一,北方以“大同早3”、“双丰”和“中板”等品种为主,但它们在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有局限性,而且都是甜椒,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善食习惯的改变,需要微辣的青椒品种,而南方的品种以尖椒品种为主,而辛辣味太浓,北方又不喜欢,所以选育出一个高产,抗病(多抗)品质好(甜、辣适中)的优良青椒杂交一代,是解决目前急需的问题,国内许多同行单位均采用以国外(日本、法国、荷兰)引入一些较好的品种,但均由于地区的差异和食用习惯的不同而没有很大的市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选出不同的高代纯合的自交系,配制出产量高,优势强抗病性好(多抗)品质优良(甜、辣适中)的杂交新品种。
本发明是以高代纯合的自交系86-02为母本,以高代纯合自交系87-16为父本,杂交配制成“津椒3号”杂交一代新品种,采取适期播种,合理定植,纱网隔离,人工蕾期授粉,适宜的父母本比例,严格的田检等措施。
附图为青椒杂交种选育系谱图
“津椒3号”杂交制种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适期播种,定植期要赶在晚霜以后,所以华北地区,2月上旬温室播种,东北及内蒙等地以3月上旬温室播种为宜。
2、合理定植,父母本比例适中,亩定植3500-4000株,父母本的比例大约在1∶2.5到1∶3之间。
3、网纱隔离:定植以后要扣纱(尼龙纱)隔离,严防昆虫传粉。
4、严格的田检:在不同时期把不符合要求及亲本特征的杂株及病株全部去掉。
亲本及津椒3号的标准
一、86-02
1、来源:由吉林三号5代自交系统选择后而得到的。
2、特征特性:生长势强,分枝多,开花节位低,叶片深绿色带皱。株型较紧凑,直立,节间较长,中早熟,果实方灯笼形,果面带皱,单果重约70-95克,绿色,带有辣味,果皮较厚,抗病毒(TMV),抗日灼病和白粉病,种粒较大,千粒重6.8-7.2克,籽粒饱满,发芽率98%,纯度99.5%配合力极高。
二、87-16
1、来源:杨咀甜椒4代自交系统选择的优良株系
2、主要特征特性:生长势中等,株幅较大,叶片中等,较厚叶绿稍上卷,极早熟,节间短果实绿色,壳皮较皱,而且薄,果味甜,单果重65-80克,抗白粉病和炭疽病,种子较饱满,千粒重6.2-6.5克,发芽率98%,纯度99.5配合力强。
本发明通过86-02和87-16的杂交,实现了青椒杂种优势的利用,而且与目前主栽品种“双丰”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产量高,产值大:津椒3号青椒在山东的惠民地区平均产量3942.2公斤,比对照品种“双丰”增收1083.5公斤,增产33.5%,在河北省的唐山市以及栾平等地连续两年的示范均比对照品种分别增收1171.4公斤和994.6公斤,增产38.3%和39.3%,在天津郊区连续3年的区试平均比“大同早3号”和“双丰”分别增产57.1%和42.8%,而且同等重量的“津椒3号”比“双丰”产值增加22.3%(以天津为例)。
2、抗病性强“津椒3号”比“双丰”抗病;而且它的特点是多抗,抗TMV耐CMV,抗炭疽病,耐日烧病,各种病情指数均比“双丰”低,具体情况见表1
3、品质优良:“津椒3号”果型包子型(高灯笼)深绿色肉质中等甜辣适中(半辣型)微生素含量高,口感脆嫩。
4、适应性广:“津椒3号”经过示范推广,目前以在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安家落户,而且很受欢迎,年定种量已达4000公斤。
下面结合叙述本发明的实施,详细介绍“津椒3号”的杂交制种技术和相应的栽培技术:
一、津椒3号的杂交制种技术
“津椒3号”的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技术,主要是采用安全沙网隔离,适期播种,合理定植,适宜的父母本比例:人工授粉和去杂,去劣的措施,从而使亲本繁殖纯度高,制种产量高,杂交率高。
1、沙网隔离:由于青椒属于常异交作物,即可自花又可异花授粉,所以在杂交制种时必须人工隔离,保证不受昆虫的传粉,本发明采用扣网纱(尼龙纱)的方法,将该品种与其它同类作物隔离开来,作法是利用早期大棚将棚模去掉后扣上网纱,防止昆虫传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蔬菜研究所,未经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48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