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铬渣的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3104290.9 | 申请日: | 1993-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68C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陆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文泰,成光祜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渣(污泥)处理和电解工艺领域。主要适用于在铬盐生产中所产生的含有六价铬的铬渣的处理。
在铬盐生产中,提取铬盐后所剩下的铬渣中含有约2%的六价铬。这种可溶性的六价铬是致癌的剧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必须进行处理。
现有的铬渣处理方法有两大类,目前用的较多的一类是高温熔融或烧结法,将铬渣综合利用作建筑材料和炼铁原料等。在烧制中,六价铬还原较彻底、稳定,解毒也较彻底;但牵扯到行业问题,投资大,困难较多。另一类方法是化学处理法,用还原性药品来还原六价铬,但处理不易彻底,成本很高。因而很多化工厂未将铬渣处理,只是堆放起来。由于封闭不好,可溶性六价铬盐随风雨流失,污染土地及地下水。如青岛红星化工厂铬渣成山,污染严重,危害人畜及农作物,多次被罚款,被迫停止生产铬盐,封闭渣山。青岛市将解决铬渣问题列为“八五”攻关课题。(《陕西化工》1991。第1-2期64-66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消除六价铬污染的、且经济可行的铬渣的处理方法。
针对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电解工艺处理铬渣。以铬渣和海水的混合液为电解液;以废钢板为电极进行电解;电解时的电流密度控制在3~5A/dm2;电解时间为2~5小时。在无自然海水的地方,可采用3%的食盐水代替海水。电解结束后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
采用电解工艺处理铬渣的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首先将泥浆状的铬渣与天然海水按1∶1至1∶4的比例混合,放入带有搅拌器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极用废钢板制作。电解过程中阳极极板的铁溶解产生活性二价铁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42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