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矸石无熟料水泥红壤(粘土)砖及其制作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3103037.4 | 申请日: | 1993-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03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0 |
| 发明(设计)人: | 董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恩 |
| 主分类号: | C04B28/18 | 分类号: | C04B28/18;C04B33/13;C04B14/10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继海 |
| 地址: | 4455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矸石 熟料 水泥 红壤 粘土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熟料水泥红壤(粘土)砖及其制作工艺。
我国红壤资源十分丰富,据有关资料统计,红壤占整个土地面积的38%,利用红壤荒山坡土与胶凝材料蒸制建材产品,可节约能耗,避免毁田烧砖等。现在,用红壤、水泥和石灰生产免烧砖已取得成功,但是这种砖容量大,强度低,不能用于高层建筑,而且生产时需较大堆场,周转期也太长;采用石灰和红壤制蒸养砖,其蒸养时间长,煤、电能耗高,这种砖吸水后,强度会明显下降,实用性差;用85%的硅砂和15%石灰并加水经混合搅拌→消化→搅拌→压制成型→饱和蒸气养护工艺制成的灰砂砖,虽然其强度较上述砖高,但强度仍然偏低,而且硅砂分布范围较窄,采集与运输困难,生产成本偏高。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强度高,容重小,生产成本低,而且取料广泛的无熟料水泥红壤(粘土)砖及其制作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产品配方比是:无熟料水泥为20—30%,红壤为70—80%,两组份重量和为100%,其中的无熟料水泥的配方比是:煅烧的煤矸石渣或粉煤灰、或高炉矿渣为52—72%、生石灰为24—42%,石膏为4—6%。
红壤的SiO2含量大于60%,Al2O3含量大于12%,MgO含量小于5%;
煤矸石渣的SiO2和Al2O3含量大于60%,MgO含量小于5%;
生石灰的CaO含量在40%以上,MgO的含量在5%以下;
石膏的CaSO4·2H2O含量大于7%,含水量小于2.5%。
实现上述发明产品的制作方法是采用改进的制灰砂砖蒸压养护(以下简称蒸养)工艺,改进的部分工艺是:
1、烘干红壤,使之水份低于2%,研磨至粒度小于1毫米;
2、烘干煅烧的煤矸石渣,使之水份低于2%;
3、按比例计量并混磨煤矸石、生石灰、石膏至细度4900孔/厘米2筛余15%以下制成水硬性无熟料水泥;
4、于一次搅拌中按混合料重量的13—18%一次加足水;
5、混料的消化时间长于35分钟,短于1小时(自停止配料开始计算);
6、蒸养中,恒温时间短于8小时,长于6.5小时。放气降温时间短于3小时、长于1.5小时。
本发明的产品较用红壤、水泥和石灰生产的免烧砖容重小,生产周期短,强度高;较红壤和石灰蒸养砖强度高,吸水后强度无明显下降;较灰砂砖重量轻,取料广泛,生产成本低;本发明可避免毁田制砖现象的发生。经检测,本发明产品抗折强度平均值为3.46兆帕,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7.5兆帕,自然存放42个月其强度可增长5%且无风化现象,并具有较好的抗冻性;使用它,不需采用框架结构可筑于6—7层建筑物中,从而可节省大量的水泥和钢材等。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几种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取SiO2含量大于60%、Al2O3含量大于12%、MgO含量小于5%、烧失量小于1%的红壤,将其烘干至水份含量小于2%,并于轮辗机中辗至粒度小于1毫米;分别取SiO2和Al2O3含量大于60%、MgO含量小于5%、粒度小于30毫米、水份含量低于2%煅烧过的煤矸石渣,CaO含量在40%以上,MgO的含量在5%以下,粒度小于30毫米的生石灰和CaSO4·2H2O的含量在70%以上,粒度小于30毫米、含水量小于2.5%的石膏。
按下列重量配比:
煤矸石渣:60%,
生石灰:35%,
石膏:5%,
各组份总和为100%,将其混磨并制备成出磨细度为4900目筛余量为15%以下的水硬性胶凝无熟料水泥。
再将上述红壤和无熟料水泥按下列重量配比:
红壤:75%,
无熟料水泥25%、
将此配料按一次搅拌→消化→二次搅拌→成型→蒸养制成本发明产品。
本实施例发明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恩,未经董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3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目采样引导方法
- 下一篇:从生产蒽醌的废水中回收铝化合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