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酯反光粉末涂料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02578.8 申请日: 1993-03-13
公开(公告)号: CN1077730A 公开(公告)日: 1993-10-27
发明(设计)人: 王喜献;朱志伟;王乙喆;徐全木 申请(专利权)人: 王喜献;王乙喆
主分类号: C09D167/00 分类号: C09D167/00;C09D5/03
代理公司: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代理人: 马忠
地址: 461000 ***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聚酯 反光 粉末涂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涂料组合物,尤其为一种含有发(反)光材料的粉末涂料及其生产方法。

天暗、夜间,为保证机动车辆在公路上(尤其高速公路上)高速安全行驶,路旁应设有反光路标、车辆标牌亦应能反光;航海的航标亦应能反光。以前,这些反光物体(路标、车辆标牌、航标……)是靠贴上进口的反光膜来实现反光性能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年进口的反光膜价值达七亿美元。这种进口的反光膜不仅造价高,而且和物体之间的附着力差,经风刮雨淋日晒容易剥落,使用寿命短,并且这种反光膜(如:美国3M公司生产的)仅能往铝板上贴,如果贴在铁板上,会使铁板在短期内生锈。这种反光膜粘贴在平面物体上其反光性能好,若粘贴到形状复杂的物体上,粘贴就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以上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反光性能好的,价廉的聚酯粉末涂料及其生产方法,这种反光粉末涂料可利用高压静电喷涂设备直接把粉末涂料喷涂到平面、凸凹面及形状复杂的物体表面上。

本发明的构成:

这种聚酯反光粉末涂料分为反光基层涂料(简称A基层粉末料或A料)和反光折射层表面膜涂料(简称B表面膜粉末料或B料)两部分,A料、B料两者匹配使用而不能分开单独使用,即不能单独喷涂到某物体表面上来使用。应该是:先把制配好A基层粉末料喷涂到被涂物表面上,再把B表面膜粉末料喷涂到已喷涂过A料的被涂物表面上,即被涂物表面上B料为A料的复盖层。这种被涂物表面上形成的涂膜(层)在光的作用下能定向把光反射回光源发出点。当人射光束垂直射向被涂物时,光仍能定向返回;当人射光斜射向被涂物时,光仍能定向返回。

A基层粉末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抗冲击强度和反光性能;B表面膜粉末料具有良好的流平度、光亮度、耐磨性、耐冲击性、抗尘性、耐溶性,还应具有不吸收光而反射光的性能。A料、B料分别为组合物。生产工艺流程见附图。

A料的成分、配比、工艺流程:

A料中分甲组料和乙组料:

甲组料(诸成分占各色组料的重量百分比)表1

表1中的诸成分(即:原料)为市场上已有的化工原料。

甲组料的工艺流程:

诸色配料→混合→熔融挤压→粗粉碎→细粉碎→筛选。

筛选出的混合料即称:甲组料。

所说熔融挤压即混合料在挤压机中的热混融,挤压温度为85℃-130℃,挤压后的块料进行粗粉碎、细粉碎,而后筛选,粒度达180目。

乙组料由FG合成树酯和铝粉组成。

A料的成分、配比、工艺流程:

A料(诸成分占各色组料的重量百分比)表2

A料的工艺流程:

先把FG合成树酯与铝粉混合、搅拌均匀,再把混合、搅拌均匀的混合料与甲组料的相应色料混合、搅拌均匀,而后包装、出厂。

B料的成分、配比、工艺流程:

B料中诸成分占各色组料的重量百分比。表3

表3中所列的诸成分(即:原料)均为市场上已有的化工原料。

B料的工艺流程与上述A料中的甲组料的工艺流程及其它条件均相同。出厂时,A料、B料分别包装出厂。

实施例:

按上述表1、表2、表3中所列出化工材料(原料),依照不同颜色的涂料对原料的要求,以一定的成分、配比(重量百分比或组分)、工艺流程可分别生产出A料(即:反光基层涂料),B料(即:反光表面膜涂料)。

如:配制(生产)红色的反光基层(粉末)涂料A红色A料:

先配制出A料中的甲组料(红色):

取聚酯树酯(100g)、钛白粉(10g)、硫酸钡(25g)、流平剂(5g)、固化剂(12g)、大红(3g)、柠蒙黄(0.5g),其诸色配料按组分混合,经过熔融挤压、粗粉碎、细粉碎、筛选,所筛选出的混合料(粉末状态)即为红色甲组料;取:FG合成树酯0.6g、铝粉7克,二者混合搅拌后,再与100g的红色甲组料混合、搅拌均匀后,所得到的红色粉末料即为红色反光层涂料(A料)。

如:配制红色的反光表面膜涂料B(粉末)-红色A料:

取:丙烯酸树酯90g,环氧树酯5g,聚乙烯醇缩丁醛5g,透明红3g,透明黄0.5g,玻璃微珠25g,其诸色配料按组合混合,经过熔融挤压、粗粉碎、细粉碎、筛选、所筛选出的混合料(粉末状态)即为红色反光表面膜涂料B-红色B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喜献;王乙喆,未经王喜献;王乙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2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