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定子壳体与磁极凸焊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02202.9 | 申请日: | 199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65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启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贵阳电机厂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B23K11/14 |
代理公司: | 贵州航空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吕景新 |
地址: | 550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定子 壳体 磁极 焊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工艺方法,特别是一种材料为低碳钢、带铜线圈的电机定子壳体与材料为低碳钢的电机磁极之间进行电阻凸焊连接的电机定子壳体与磁极凸焊工艺方法。
由于对电机有严格的绝缘性和电磁性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电机磁极与电机定子壳体之间的连接均是采用磁极螺钉。对该螺钉的加工,最理想的方法也要经镦粗、拉丝、镦十字槽、酸洗、镀锌等;对电机定子壳体则需进行钻孔、倒角、去除毛刺等加工;对磁极亦需要钻孔、倒角、攻丝、去除毛刺等多道工序。其不足之处在于,对它们的机械、手工加工除涉及大量的设备、工夹量具和操作人员以外,装配时还很难保证其同心度和圆度,导磁性能受到影响,而且定子壳体还存有螺钉孔,影响外形的美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减少机械和手工加工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降低成本,外形美观,导磁性能好的电机定子壳体与磁极凸焊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采用铬锆铜作电极,主电极的弧形和定子壳体的最大弧形相同,副电极的弧面与磁极的弧面相同。主电极的接触面应大于副电极的接触面。这样可使工件不形成弧坑。在磁极上预制直径为1-2.5毫米的凸点,或是在磁极与壳体之间加0.015-0.2毫米厚的非晶体焊片,提高焊接区的电位差,降低熔点,使焊接区的温度高度集中。磁极线圈的厚度应低于极背高度。用专用工装定位。焊接时用25KVA以上的焊机,采用垂直加压,压力为0.3MPa以上,焊接时间为0.4-1秒,焊接电流为10000A以上,通电加热后使焊接区形成固熔体焊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线圈磁极与壳体组装时不需用磁极螺钉,壳体无需钻孔、划窝,磁极也无需钻孔、划窝,攻丝,被焊表面无明显的压痕。提高电机的磁性能。可带线圈焊接,线圈对壳体的抗电强度可达1200-1500V,磁极与壳体间的抗拉剪强度可达24000-65000N,导磁性能好。
2.可大大减少使用的设备,减少机械和手工加工量,减少9-10道加工工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节省工作人员,降低成本,工序简单,易操作。
3.可保证装配时的同心度和圆度、强度、外观好,缩短加工周期,提高工效。
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采用铬锆铜作电极,主电极的弧形和定子壳体的最大弧形相同,副电极弧面与磁极的弧面相同。这样可使工件不形成弧坑。在磁极上预制直径为1-2.5毫米的凸点,或是在磁极与壳体之间加0.015-0.2毫米厚的非晶体焊片,以提高焊接区的电位差,降低熔点,使焊接区的温度高度集中。磁极线圈的厚度应低于极背高度。用专用工装定位,焊接时使用25KVA以上的点焊机,采用垂直加压,其压力为0.3MPa以上,焊接时间为0.4-1秒,焊接电流为10000A以上,通电加热后,使焊接区形成固熔体焊核。可用于材料为低碳钢、带铜线圈的电机定子壳体与材料为低碳钢的电机磁极之间进行电阻凸焊连接。也可以不带磁极线圈进行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贵阳电机厂,未经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贵阳电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2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桶灌装孔的自动双重边封口机
- 下一篇:双向挤入式卤素白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