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带图案有形物品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3101570.7 | 申请日: | 1993-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42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宏之;大贯光洋;渡边秀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CCA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44C3/04 | 分类号: | B44C3/04;B44C1/18;B28B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曾祥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图案 有形 物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带图案有形物品的方法,这种物品包括混凝土有形物品,人造宝石有形物品,陶瓷有形物品的半成品,陶瓷有形物品,水晶玻璃有形物品,上釉的产品,景泰兰产品,塑料有形物品和有形食品。
提供部分或整个铺砌表面(由铺砌块构成,铺砌块带有表示诸如横行线,交叉路口停止线或其它交通控制标记的图案)的传统方法是在需要图案的表面上上漆,或是在需要图案的表面上镶嵌另一材料。
然而,由于漆在铺砌块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的图案要暴露于由行人的鞋和/或汽车轮胎等造成的磨蚀,所以它们会很快地磨掉,并需要在频繁的间隔内以相当大的劳力和材料成本重新进行此项工作。如果图案是通过镶嵌形成的,这项工作本身就很麻烦且成本很高。
本发明就是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而完成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带图案有形物品的方法,根据该方法有可能方便地精确形成有规定厚度的图案层,并且即使当它暴露于表面磨蚀的条件下也可保持图案处于良好的状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带图案有形物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个材料插入式刷式或网状挡板设置于将于其上形成图案的有形物体的一个给定表面上;
将第一干式材料置于所述的挡板上直至所述的第一材料形成一个具有预定厚度的层;
通过真空抽吸或吹气从所述层的预定部分取出所述层的一部分,或利用一个具有至少一个设在所述层上面的预定形状的开口的挡板,通过将所述层的上面向下翻转,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开口中取出部分所述层,从而在所述的层中形成一个凹入部分;
以至少一种第二材料充填所述的至少一个凹入部分,所述的第二材料在颜色和性质上与所述的第一材料不同;
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材料固化成一个整体块状物。
根据本发明为完成上述目的,还提供一种生产带图案有形物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个材料插入式刷式或网状挡板设置于将于其上形成图案的有形物体的一个给定表面上;
将第一湿式材料置于所述的挡板上直至所述的第一材料形成一个具有预定厚度的层;
从所述的层上除去湿的部分;
通过真空抽吸或吹气从所述层的预定部分取出所述层的一部分,或利用一个具有至少一个设在所述层上面的预定形状的开口的挡板,通过将所述层的上面向下翻转,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开口中取出部分所述层,从而在所述的层中形成一个凹入部分;
以至少一种第二材料充填所述的至少一个凹入部分,所述的第二材料在颜色和性质上与所述的第一材料不同;
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材料固化成一个整体块状物。
在现有技术中,生产一有形物品需要很多时间和劳力,这是因为构成所需图案的一组材料被分别置于欲保留的形状上。然而,根据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下步骤本发明可方便地生产具有复杂图案的有形物品。即:将一第一材料(基层材料)置于一给定表面上以在给定表面上形成一有规定厚度的宽的基层,然后取出部分基层以形成至少一个凹入部分,然后以第二材料(图案层材料)充填至少一个凹入部分。
参照附图,熟知此技术者通过下文所公开的本发明将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特点及优点,其中:
图1是一透视图,示出了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带图案有形物品的第一个例子。
图2是一透视图,示出了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带图案有形物品的第二个例子。
图3是一透视图,示出了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带图案有形物品的第三个例子。
图4是一透视图,示出了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带图案有形物品的第四个例子。
图5是一透视图,示出了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带图案有形物品的第五个例子。
图6是一种解释性示图,说明了如何生产图1所示的带图案有形物品,图6(A)是一剖视图,示出了置入第一材料以形成一个有规定厚度的层的状态,图6(B)是一剖视图,示出了取出部分第一材料层以形成一凹入部分的状态,图6(C)是一剖视图,示出了以第二材料充填部分凹入部分的状态,图6(D)是一剖视图,示出了以第三材料充填凹入部分的剩余部分的状态。
图7是一透视图,示出了用以生产图6所示有形物品的设备的一个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CA株式会社,未经CC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1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