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无效
| 申请号: | 93101019.5 | 申请日: | 1993-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82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恩江;黄晋红;王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北省总队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石家庄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文其 |
| 地址: | 05008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脉管炎 中药 | ||
本发明属于一种来源于植物的材料配制的药品,特别是用于治疗脉管炎的中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顽固性周围血管病,现代医学认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血液高凝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属于阳气虚寒,血瘀脉闭之证。目前治疗上国外Ⅰ、Ⅱ期多以扩血管、抗凝、溶栓药物为主,Ⅲ期多施行血管重建术,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及截肢手术等,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差,而前述的动脉旁路手术等,因不能根本解决再栓塞问题,效果不甚理想,尤其远期疗效不好;国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方面于国外大体一致,中医方面普遍重视活血化瘀,主要有培补气血法、祛痰法、溶栓法等,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国专利CN1042655A公开了一种治疗关节炎及初期脉管炎的配制方法,方法简单,但只适于初期脉管炎。中国专利CN1062084A公开了一种脉管炎熏剂的制备方法,但熏剂中需加贵重的麝香,且又含有毒的铅和汞,不仅昂贵,易中毒,而且使用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西医理论与用药于一法、集治病求本与辩证施治于一体以温阳益气,活血适脉为大宗,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的中药,以解除脉管炎患者的痛苦。
经研究发现,脉管炎病临床虽有多种辩证分型,但与西医分期分级一样,皆为本病的不同阶段,阳气虚寒是致病的本质因素,血瘀是贯穿始终的病理过程,确立其基本配方为: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其特征是由黄芪、桂枝、制附子、川芎、当归和地龙组成。其含量为黄芪3.0~30.0g、桂枝0.2~8.0g、制附子0.2~8.0g、川芎1.2~15.0g、当归1.0~20.0g、地龙1.5~15.0g。按其配方用水煎服,也可制成散剂、饮剂和片剂等服用。
本发明的配方,价格低廉,原料广泛,经临床试用,疗效显著,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按照1971年全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40岁以上病人严格排除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及其他周围血管病,选择1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人,对照组(西药组)50人,进行中西药治疗对比,以3个月为一疗程,在疗程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治愈率71.82%,有效率97.28%,对照组治愈率22%,有效率88%,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目前报道的疗效相比,具国内领先。
本发明集治病求本与辩证论治为一体,标本兼治,以温阳益气,活血通脉为大宗,根据不同阶段病理特点辩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研制出治疗脉管炎病的系列配方。
配方1:黄芪、桂枝、制附子、川芎、当归、地龙、丹参、红花、赤芍、怀牛膝、元参、银花和甘草。其含量为黄芪3.0~30.0g、桂枝0.2~8.0g、制附子0.2~8.0g、川芎1.2~15.0g、当归1.0~20.0g、地龙1.5~15.0g、丹参2.5~30.0g、红花0.8~9.0g、赤芍0.2~15.0g、怀牛膝0.4~15.0g、元参0.6~30.0g、银花1.0~30.0g、甘草0.1~9.0g。该方温阳益气,活血通脉,用于阴寒、血瘀型。
配方2:黄芪、桂枝、制附子、川芎、当归、地龙、黄芩、公英、丹皮、丹参、银花、元参、甘草。其含量为黄芪3.0~30.0g、桂枝0.2~8.0g、制附子0.2~8.0g、川芎1.2~15.0g、当归1.0~20.0g、地龙1.5~15.0g、黄芩1.0~20.0g、公英3.0~30.0g、丹皮0.8~24.0g、丹参2.5~30.0g、银花1.0~30.0g、元参0.6~30.0g、甘草0.1~9.0g。该方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佐以益气温阳,用于热毒、湿热型。
配方3:黄芪、桂枝、制附子、川芎、当归、地龙、鸡血藤、党参、红花、元参、怀牛膝、银花、石斛。其含量为黄芪3.0~30.0g、桂枝0.2~8.0g、制附子0.2~8.0g、川芎1.2~15.0g、当归1.0~20.0g、地龙1.5~15.0g、鸡血滕3.6~30.0g、党参1.2~15.0g、红花0.8~9.0g、元参0.6~30.0g、怀牛膝6.4~15.0g、银花1.0~30.0g、石斛0.5~12.0g。该方补气养血,活血通脉,佐以温阳,用于气血两虚型。
病例:患者王××,男42岁,1991年9月就诊,双足发凉、麻木、疼痛,下肢沉重,伴乏力,纳呆5年,查体:面色白光白无华,双足苍白,皮温低,汗毛消失,足背动脉及内踝动脉搏动消失,舌质淡,脉沉无力。诊断:脉管炎Ⅱ期(气血双虚型),经服用脉管炎药2号配方3个月,食欲正常,乏力及下肢发凉、疼痛消失,仅有阴天时轻度麻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北省总队医院,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北省总队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10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视保健糖
- 下一篇:治疗胸痹心痛的中药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