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重系统的无绳无线电话设备和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3100248.6 | 申请日: | 1993-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79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8 |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J·谢林尔;罗伯特·F·大卫罗;罗伯特·K·克罗尔奥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H04Q7/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国旭 |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系统 无线电话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总的涉及便携式无线电话,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无绳和蜂窝状电话系统中均可接收来话的改进的便携式无线电话。
无绳电话系统通常包括一个便携式无绳电话机和一个通过陆地电话通信线路而与电话公司的电话系统(TELCO)相连的无绳电话基站。该无绳基站有一个指定的陆地电话号码,用户可在限定的无绳基站通信范围内,诸如在家内,通过其便携式无绳电话机向和从此基站发送和接收电话。然而,由于其作用距离有限,此种便携式无绳电话机只能提供用户相当局限的无线电话通信范围。
通过蜂窝状无线电话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在无绳电话系统达及的范围之外的无线电话通信。蜂窝状电话系统通常包括一些蜂窝状用户单元(移动式或便携式)和一些经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蜂窝状交换网连接至TELCO系统的蜂窝状基站。每个蜂窝状用户单元有一个指定的蜂窝状系统的电话号码,使用户可用此电话号码在蜂窝状基站所能达及的广大区域内(例如在整个大城市内)进行收发电话。然而,使用蜂窝状电话业务的成本要比无绳电话业务高得多。
对于经常在无绳和蜂窝状电话系统之间改变位置(即有时挂在无绳系统,有时挂在蜂窝状系统)的用户存在一个问题。一个送至用户并不所在的系统的来话呼叫会被丢失。在先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陆地通信线和蜂窝状电话公司提供了称为“无答传送”或“呼叫传递”或“三路呼叫”这些功能。无答传送使用户可这样编程系统:当被呼叫的用户电话并未接通,或未回答,或超出了基站范围时,系统把一来自蜂窝状电话系统的呼叫传送到无绳电话系统,反之亦然。于是,用户可以接收打到无绳或蜂窝状电话系统的来话呼叫。
上述无答传送功能存在一些问题。用户必须在每次需要实施或取消“无答传送”功能时人工编程系统。而人工编程系统对用户是一种颇为麻烦的事,用户一旦疏通,就会致使丢失或不适当地传送来话呼叫。并且,用户也需购置和运行对无绳和蜂窝状电话系统均可适用的新颖的无线电话设备,这就使用户的费用增加并造成不便。
此外,一个在一个蜂窝状和无绳电话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电话的便携式无绳电话系统应有能力选择要在哪种系统中运行。自动的系统选择应该在对用户有利的参数的基础上进行。用户也应能置自动选择干不顾而人工地选取一个系统。
于是,需要有一种能让用户通过无绳和蜂窝状电话系统均能接收来话且不使用户引起不方便和增加费用的无线电话系统。
一个蜂窝状无绳电话有一个通过一个蜂窝状电话系统的蜂窝状无线电频道来发出和接收蜂窝状电话呼叫的第一工作方式,和一个通过被一个无绳基站使用的蜂窝状无线电频道发出和接收无绳电话呼叫的第二工作方式。当以上述两种方式工作时,此蜂窝状无绳电话自动地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工作方式之间进行选择并从上述蜂窝状无线电频道上进行接收。当在第一工作方式工作时,蜂窝状无绳电话在所述蜂窝状无线电频道上进行发送,其发射功率有一预定的一组功率电平等级,而当在第二工作方式工作时,它在上述蜂窝状无线电频道上进行发送,而其发射功率电平则选择得不大于上述预定的一组等级中最低功率电平等级。
图1是一个便携式无线电话的工作配置的方框示意图。图中的几个系统,包括一个蜂窝状系统和一个无绳系统可以被该便携式无线电话使用。
图2是用来说明无绳电话系统,微蜂窝状和蜂窝状系统的典型的覆盖区配置的示意地图。
图3是一个可采用本发明的无绳电话基站的方框图。
图4是可采用本发明的便携式无线电话的方框图。
图5-1和5-2为当便携式电话不处于呼叫时图4的便携式无线电话采用的处理流程图。
图6-1是当便携式无线电话处于呼叫时图3的无绳基站使用的处理流程图。
图6-2是图6-1的流程图的继续。
图7-1和7-2是当便携式无线电话正呼叫时图4的便携式无线电话采用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一个可以从图3的无绳基站发送来的消息流格式。
图9是一个指令消息和一个可以包括一部分图8消息流格式的频道改变消息。
图10是一个可用在图4的便携式无线电话中的系统扫描过程的定时图。
图11-1,11-2及11-3一起是在图4的便携式无线电话中可采用的系统优先权选择过程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公司,未经摩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0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