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对运动式碟簧恒力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2245410.8 | 申请日: | 1992-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7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颜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纯 |
| 主分类号: | F16L3/21 | 分类号: | F16L3/21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华 |
| 地址: | 225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相对 运动 式碟簧 恒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涉及电站、石油、化工装置等管系支持装置领域的一种相对运动式碟簧恒力装置。
已有的用于管系支持装置的碟簧恒力装置在碟簧组长度较长时,因碟簧组及其支座、导向件绕主轴转动时其占用的空间较大,所以固定框架就不得不设计得体积较大,这样,在管系空间很窄的使用情况下,或电气化铁道的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中,则就无法使用,而且当碟簧组与导向元件及其支座本身重量约为总重量的一半以上时,现有的碟簧恒力装置在安装时就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占用空间小、在狭小空间便于安装的新型碟簧恒力装置,以适应某些工况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原有的碟簧恒力装置的结构加以改进,其中将碟簧组及其支座、导向元件加以固定,而将原碟簧恒力装置的固定框架变为可绕碟簧支座上的回转销转动的回转框架A,而原回转框架为回转框架B,这样本装置成为一回转框架B绕主轴相对于回转框架A作相对运动的导杆机构。并对初始角、初位角、最大角位移作了限定和选择优化参数适配比,从而既能实现恒力,又能满足管系空间宽度狭的工况或电气化铁道的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中的需要,而且安装中重量大的碟簧组、导向元件均为固定所以安装较为省力和控制方便。
下面以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叙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C-C剖视图。
图中:1拉杆,2减摩轴套,3回转销,4回转框,5滑套,6减摩轴套,7载荷轴,8顶盖,9碟簧组,10导向套,11减摩轴套,12导向筒,13螺栓,14导向套,15减摩轴套,16压板,17主轴套,18减摩轴套,19主轴,20限位销,21定位销,22回转销,23回转框架,24碟簧支座,25螺母,26弹簧垫圈,27平垫圈,28垫圈,29螺母,30底板,31、32、35减摩衬垫,33、34减摩轴套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相对运动式碟簧恒力装置由框架4、回转框架23、承载部分、碟簧支座24、碟簧组9、导向元件、主轴19、压紧元件、拉杆1等组成,承载部分由滑套5、载荷轴7组成,滑套5上装有钢丝绳或刚性承载板(图中未画出),压紧元件由压板16、垫圈28、螺母29组成,导向元件由导向套10导向筒12、导向套14组成,碟簧组9套在导向筒12上,其特征在于碟簧座24、导向元件装置于由顶板8、底板30、和螺栓13、螺母25组成的固定元件中,固定元件由底板30上设置的四个安装孔而固定,拉杆1与框架4用回转销3铰接,框架4可绕回转销3作微量摆动,回转框架23绕主轴相对于框架4转动,拉杆1穿过压板16,导向套10、14和顶板轴套11用回转销22与回转框架23相铰接,而形成一回转框架23可绕主轴19相对于框架4作转动的相对运动的导杆机构,拉杆1作成阶梯形,以限定该机构回转销3、22的中心与主轴19中心的连线间的夹角β。(初位角)不大于载荷轴7中心与主轴中心连线与铅垂线的夹角α(初始角),载荷轴的初始角α限定为35°~45°,载荷轴相对于主轴的最大角位移为45°~80°,碟簧参数比 (t)/(h) 和机构参数比1/R。(1、R0分别为回转销3、22中心与主轴19中心距离)的适配范围为0.4~1.2和1.3~2.0。
上述结构中载荷轴7的初始角的最佳值为30°~40°,载荷轴7相对于主轴的最佳最大角位移为50°~65°,碟簧特性的最佳参数比为 (t)/(h) =0.6~1.0,机构最佳适配比1/R0=1.4~1.8。
此外为了减少磨擦阻力,本实施例中在轴与轴套之间设有自润滑减摩材料制成的减摩轴套2、6、11、15、18、33、34,在平面接触处设有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减摩衬垫31、32、35。
采用上述的碟簧恒力装置,不仅可实现载荷的恒定,而且充分地利用了碟簧的非线性特性,使其(与同规格的弹簧恒力装置比较)体积缩小约90%,重量减轻约80%,耗用材料减少约6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它与已有的碟簧恒力装置比较,其宽度方向占用空间可缩小30~50%,重量可降低20%,所以特别适用于受限制的电气化铁道张力补偿装置。
本装置在出厂时,调整螺母29,使碟簧组的预压力对主轴产生的力矩与载荷轴所承受的力矩相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纯,未经颜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45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 下一篇:敞口倒置式挤压卫生调料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