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锁式流体阀无效
| 申请号: | 92243638.X | 申请日: | 1992-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源;黄凤翔;苏永励;冼家华;左约维;黄凤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凤翔;苏永源;苏永励;冼家华;左约维;黄凤云 |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晓雪 |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 ||
一种自锁式流体阀,涉及脉冲电磁阀的改进。
常用的脉冲电磁阀,是靠将电流长时间地施加在线圈上,使电磁阀塞动作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流体的通导,常规的电磁阀是将整块的封闭胶膜遮盖在电磁阀的进排气口上,用以控制流体的进出。由于封闭胶膜本身有弹性,张力大,因此,对流体的阀阻也大,极易产生下列情况:一是当气体或液体流量大时,由于封闭膜的阀阻大,需用部分流体的力量去推动封闭膜,这样,流出的流体压强远远小于流入的流体压强,表现出流体不能顺畅地通过电磁阀;二是当流体压强很小时,由于流体对封闭膜向下的压力减少,封闭膜回复形变前的趋势加大,往往会克服阀芯重力而微微离开进排气口,所以不能有效地封闭阀的进排气口边缘,微量的流体仍能从封闭膜与进排气口边缘之间的空隙流往阀的另一边,在电磁阀不动作的情况下,仍形成漏气或漏液状态;三是由于长时间对电阀线圈通电加压,电能消耗大,同时电磁铁线圈易在长时期的通电作用下发热,使电磁铁的使用寿命缩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电磁阀,带有自锁装置,既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压力下的流体(含气体和液体)的通或闭,又可以节约能量,减少电磁阀本身工作时的耗电功率,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由永磁体1、非金属骨架2、带进排气口的阀座5、阀芯6、线圈3、弹簧4和封密胶膜组成的自锁式流体阀,其中封闭胶膜采用分体式,即由密封胶圈10和带中孔的胶塞9组成;同时阀芯6的 底端采用二极椎形状,带中孔的胶塞9安装在阀芯6的底端二极椎形状之间,并且在阀座5的底部中间旋有一根顶部带永磁铁7的调节螺钉8。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和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带中孔密封胶塞平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自锁式流体阀,是由永磁体1、非金属骨架2、线圈3、弹簧4、阀座5和阀芯6组成,其中,在阀座5底部中间的螺孔内,旋在一根顶部带永磁铁7的调节螺钉8、阀芯6的底端如图1所示成二级椎形状,在带中孔的密封胶塞9装在阀芯6底端的二级椎形状之间,而密封胶圈10则装在阀座5的进排气口周围。永磁体1放在线圈3的顶部,非金属骨架2置于线圈3的中孔内,阀芯6的顶部套着弹簧4装进非金属骨架2的空心把顶11内,非金属骨架2的底部套入阀座5,内与密封胶圈10吻合,使其形成一个封闭室。为了固定非金属骨架2不因弹簧4的弹力或电磁力的作用弹出,在线圈3与阀座5之间装有一块金属压板12,与线圈3外的金属固定壳13一起,被4个紧固螺钉装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锁式流体阀,是这样工作的:由于选用的永磁体1的恒磁力略大于弹簧4的弹力,在正常不工作状下,只要阀座5底部中间的调节螺钉8上永磁铁7与阀芯6的距离靠近时,阀芯6是向下压合进排气(液)孔的,该自锁式流体阀成闭合状态,当在线圈3的两极加入一个正的工作脉冲时,由于电磁力与永磁体1的恒磁力叠加,所产生的一个向上的合力,使阀芯6克服弹簧4的压力和调节螺钉8上永磁铁7的向下磁力,吸向非金属骨架2的空心把顶11上,拉开压在进排气孔上的密封胶塞9,使流体能如图顺畅地从B流向C,这时即使撤去线圈上的电源,由于永磁体1的恒磁力大于弹簧4的弹力,阀芯6依然保持拉开状态,但当线圈3感应到一个负脉冲时,其电磁场产生一个与恒磁力相反、力量相等的反磁力时,抵消了恒磁体1的恒磁力,阀芯6被弹簧4的弹力压向下方,当阀芯6靠近调节螺钉8时,由于其顶部的永磁铁7的磁力作用,使阀芯6带着密封胶塞9,准确地塞盖进排气孔,关闭阀门,防止了密封胶塞偏离进排气孔而造成的漏气或漏液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调节调节螺钉8,就可以得到一个即使流体压力处于极低状态时也能保证的最佳的密封状态。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自锁式流体阀,既可以避免使电磁阀的线圈长期处于通电状态,防止线圈发热而造成的使用寿命降低的弊病,又能节约电磁阀本身的工作耗能现象,同时还可以做到无阀阻现象,保证了电磁阀工作在任何压力下都能准确可靠性地控制流体的通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凤翔;苏永源;苏永励;冼家华;左约维;黄凤云,未经黄凤翔;苏永源;苏永励;冼家华;左约维;黄凤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436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均衡力偶液压旋转泵
- 下一篇:高压断路器综合特性测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