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熔丝开关改良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92240663.4 | 申请日: | 1992-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5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赞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莎莉 |
| 主分类号: | H01H73/40 | 分类号: | H01H73/40;H01H71/5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房士铭 |
| 地址: | 江苏省常州市竹***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熔丝 开关 改良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熔丝开关构造,特别是指一种构造简单、制造上更为容易的无熔丝开关改良构造。
为确保用电之安全,电路装置大都设有保护装置,最早是用保险丝控制安全负荷量,当电流超过保险丝负荷时,保险丝被熔断电路中断,然后重新装换十分不方便,因此乃有无熔丝开关之问世。
图1、2为常用的无熔丝开关构造之部分分解图和组合图,它包括有:
-壳体11,其内部设有适当配置空间及数片消电弧片116;
-输入装置12,配置于壳体11之一侧,其上设有一伸入壳体11内之接点121;
-拨动装置13,配置于壳体11内,它包括拨钮131、第一枢转件132、第二枢转件133、支抵件134、离合件135、两冂形杆136、137、扭力弹簧138及伸缩弹簧139,其中第一枢转件132枢接于拨钮13之一端,第二枢转件133上设有滑孔1331、套孔1332及端边设有凸片1333,离合件135中端设有套孔1351及其端边设有接点1352使可与接点121作接合,支抵件134之中端设有套孔1341及端边设有槽孔1342和凸部1343,该冂形杆136一端套入第一枢转件132及第二枢转133之滑孔1331,另一端套过离合件135之套孔1351定位于壳体11内之泄槽111,另一冂形杆137之两端分别套过第二枢转件133及支抵件134而定位于壳体11内之固定孔112,扭力弹簧138用以使支抵件134转向第二枢转件133,伸缩弹簧139用以提供离合件135跳脱时的弹力;
-跳脱装置,设于壳体11内,包括双金属片141和激磁线圈142,双金属片141一端设有螺丝使抵于支抵件134一端,激磁线圈142的端边设有控制片143,控制片143与激磁线圈142之间设有弹簧144,且其上设有拨杆1431勾于支抵件134之凸部1343;以及
-输出装置15,设于壳体11之另一侧,并与双金属片141和激磁线圈144电气连接,另有导线101连接离合件135和双金属片141,使成导电通路。
图1中的构造当要接上时,拨动第二枢转件133之凸片1333卡入支抵件134之槽孔1342作定位,当拨钮13往箭头向拨动时,由于冂形杆137使支抵件134和第二枢接件133定位,故另一冂形杆136则沿第二枢件133之滑孔1331滑动,并带动离合件35与输入装置12之接点121接上。图3所示结构是正常供电状态时电流由输入装置12-离合件135-导线101-双金属片141-激磁线圈142到输出装置15。
当用电负荷量过大时温度升高,双金属片141受热弯曲而推压支抵件134之一端,支抵件134枢转(如双箭头方向)因而使第二枢接件133失去抵靠,使离合件135跳脱形成断路;另当电流异常过大时,大电流使激磁线圈142产生磁场效应,吸引控制片143(如双箭头方向),使支抵件134枢转,第二枢接件133亦因失去抵靠使离合件135跳脱形成断路。
上述常用的无熔丝开关确能改善传统保险丝使用上之缺点,并确保负荷过大或者电流异常时能跳脱断路,但是其拨动装置之构件极为烦琐复杂,制造、装配十分麻烦,且伸缩弹簧139无适当之定位,很容易弹开而须再装配或失去其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之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简化部构件、制造上较为容易、并能降低成本的无熔丝开关改良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下列技术措施来完成的,并将与现有技术对比(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述。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是常用的无熔丝开关之立体部分分解图。
图2是常用的无熔丝开关构造于准备接上时(重置状态)之平面示意图。
图3是常用无熔丝开关构造于接上时之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立体部分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于准备接上时(重置状态)之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于接上时之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于跳脱时之平面示意图。
图4和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壳体20、输入装置30、拨动装置40、跳脱装置50和输出装置60。
壳体20内部设置成适当配置空间,一端设有数片电弧片201和适当处设有抵推面21,枢接轴孔23、24及枢接凸榫25;输入装置30配置于壳体20之一侧,其上设有一伸入壳体内之接点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莎莉,未经张莎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40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