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排取溶液中渣粒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38922.5 | 申请日: | 199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6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15 |
发明(设计)人: | 敖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敖旗红 |
主分类号: | B01D29/60 | 分类号: | B01D29/60;B01D3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9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溶液 中渣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环境保护工程领域排取废溶液中的渣粒和悬浮物等,还可用于化学工业领域从溶液中提取所需的颗粒。
工业废水的一级处理目前主要采用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过滤法等,应用这些方法或建设费用高,或效率低,使用费用高,如重力分离法需占用较大面积土地建水池并耗资配置其它辅助设施,应用过滤法的现有过滤机或体大笨重、或不能使处理后的渣、液直接分道排、流,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连续,自动,高效从溶液中提取渣粒和悬浮物等物质而溶液不随所提取物质流出的廉价装置。
新型排取溶液中渣粒的装置由控制溶液输入的间歇运动开关、与间歇运动开关同步运动的排取渣粒机构和抽滤机构组成。筛网部件位于凹形工作室的下部位置,槽轮与毛扫部件固定在芯轴上。在芯轴上周向固定、轴向可移动的挡板为四角星形,弹簧支承档板。当主动轮转动而槽轮静止时档板的星形部位挡住输入管、筛网部件位于两个相邻毛扫部件的中间位置。抽滤机构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提高过滤效率,它在该装置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它的抽吸力把进入工作室的溶液吸走,减少排取渣粒等时溶液随所排取物质流出,间歇运动开关与排取渣粒机构配合作用,当打开输入管时,排取渣粒机构停止工作,进入工作室的溶液被抽滤机构吸走,渣粒等被筛网拦在工作室内;当关闭输入管时,排取渣粒机构扫走工作室的渣粒。它们的配合作用能避免排取渣粒等时溶液随所排取物质的流出。
新型排取溶液中渣粒的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因而它价廉,不象重力分离法那样需建水池占土地资源,其费用只及重力分离法的几十之分一。该装置采用了抽滤机构,能连续自动从溶液中提取渣粒等物质,处理后液渣分道排放,因而较现有过滤机提高了效率。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筛网,该装置可用于化学工业中提取溶液里的所需颗粒。该装置在工作中有些零部件相互磨擦,易磨损,这是不足之处,因此,在设计中做到使易磨损零件便于更换。
以下结合附图对新型排取溶液中渣粒的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该装置的主视局部剖面图。
图2是该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图1、图2所示状态均为间歇运动开关关闭输入管而排取渣粒机构工作时的状态。图1中的箭头指向表示有关零件工作时的转动方向。附图中输出管(11)接在抽泵的输入端,图中未画出抽泵。
间歇运动开关由主动轮(1)、槽轮(2)、芯轴(14)、前盖板(17)、后盖板(12)、输入管(7)、挡板(16)、弹簧(15)等组成。主动轮(1)与槽轮(2)组成典型的槽轮式间歇运动机构。槽轮(2)与挡板(16)周向固定在芯轴(14)上,挡板(16)是四角星形的,它在芯轴(14)的轴向是可移动的,弹簧(15)的作用是使挡板(16)紧贴在前盖板(17)上起可靠关闭作用,并起到当关闭输入管(7)渣粒在输入口部卡住挡板(16)时可使挡板(16)适当后移越过渣粒以维持继续转动。排取渣粒机构由围筒(13)、扫杆(6)、固定板(5)、毛扫部件(4)、螺钉(3)排渣口(8)等组成。毛扫部件(4)共四个通过扫杆(6)等圆周均布固定在芯轴(14)上,固定板(5)固定在扫杆(6)上,毛扫部件(4)由螺钉(3)固定在固定板(5)上,扫出的渣粒从围筒(13)的缺口掉出,并可通过此缺口更换易磨损之毛扫部件(4)。抽滤机构由筛网部件(9)、弧形板(10)、输出管(11)以及抽泵组成。为使抽滤作用可靠进行,抽泵应安在输出管(11)的下方。筛网部件(9)应用螺钉紧固在弧形板(10)上(附图中未画此螺钉),以达到较方便地从围筒(13)的缺口装拆易磨损之筛网部件(9)之目的。
当开机后,抽泵持续工作,主动轮(1)持续转动并带动槽轮(2)、芯轴(14)、挡板(16)、毛扫部件(4)等作间歇转动,在主动轮转动一圈的时间t内,输入管(7)有3/4t被完全打开,此时排取渣粒机构停止工作,含有渣粒的溶液流入工作室后溶液立即被抽泵吸走,渣粒留在筛网部件(9)上:有1/4t时间挡板(16)完成输入管(7)的关闭打开动作,此时转动的毛扫部件(4)扫走了筛网上的渣粒并在下一个1/4t内扫出了围筒(13)的缺口。转动扫走渣粒过程中虽然有少量溶液流入工作室,但被仍在工作中的抽泵吸走,因此,排取渣粒时不会有溶液流出。
为避免溶液随排渣粒的流出,在设计中应控制输入管的流量小于抽泵的流量,输入管(7)与输出管(11)的截面形状不必采用附图中所示的圆形,它们的相对位置应如附图所示,输出管(11)与输入管(7)相比应位于扫片转动方向的前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敖旗红,未经敖旗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89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