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温式蓄热取暖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37536.4 | 申请日: | 1992-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6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南;盛海;韩临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泽南;盛海;韩临曦 |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温 蓄热 取暖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温式家用或外携蓄热取暖器。
目前市场上的蓄热取暖器,有电加热蓄热取暖器(如电暖碟)和热水取暖器(如热水袋、烫婆子)等。这些蓄热取暖器在结构上均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蓄热物所构成。现有的取暖器主要用于被褥内取暖,若用于外部环境取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取暖时间过短。由于结构上的原因,现有取暖器在开始状态下不能有效控制均衡散热,以致散热太快,造成整个取暖时间太短。而若提高蓄热量,在限制体积的情况下,又因表面温度过高容易烫伤人体。这使得现有取暖器外携使用不方便,使用市场很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蓄热量大,取暖时间长,使用安全,且取暖器表面温度可调节的蓄热取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温式蓄热取暖器,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蓄热物组成,其蓄热物可以是电热元件、热水、蒸汽、化学制剂、燃料等。其壳体至少由外壳(1)与内壳(2)组成的双层结构构成,外壳(1)和内壳(2)为活动连接,其间形成一导热腔(3),调节内壳(2)、外壳(1)间的活动连接可改变导热腔(3)的容积。取暖器内壳(2)、外壳(1)均由上、下壳组成,上、下外壳(1)的内侧分别设置相同旋向的螺旋导槽(7)或导头(8),上、下内壳(2)外侧相应位置分别设有导头(8)或导槽(7),旋转外壳(1),内壳(2)上的导头(8)或导槽(7)可以在外壳(1)上的导槽(7)或导头(8)内滑动。
工作时,当壳体内的蓄热物进行热交换达平衡后,热量传到内壳体(2)上,然后通过导热腔(3)再传到外壳(1)上,人体接触外壳(1)表面进行取暖。这时,外壳(1)表面的温度,不仅取决于内部蓄热物的温度,还取决于导热腔(3)的容积大小和内壳(2)、外壳(1)的间距。启用前当蓄热物蓄热温度增高,蓄热量加大时,内壳体(2)温度亦升高,使用者可旋转外壳(1)使导热腔(3)容积达到最大,内壳(2)、外壳(1)的间距也最大,这时外壳(1)的温度相应降低到人体感觉舒适的取暖温度,取暖一段时间后,外壳(1)温度降低,使用者可反转外壳(1)使导热腔(3)逐步缩小,最终使外壳(1)紧贴内壳(2),完全消除导热腔(3)。这样外壳(1)的温度又会相应逐次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内壳(2)、外壳(1)间的导热腔(3)来调节取暖温度,这样的结构从三个方面延长了取暖时间。第一:导热腔(3)内空气的导热系数远低于固体,使双层结构的壳体蓄热性能提高。第二:改善散热不均衡状况,尤其是开始散热太快的现象得以控制。第三:与同类相同体积的取暖器相比,使用前能较大地提高其蓄热量,而又不致于烫伤人体。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蓄热取暖器的壳体上作了明显的改进,使其具有以下优点:大大延长取暖时间,扩大了使用范围,使之既可家用,又可外携。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节电,更加舒适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图。
附图2为上、下外壳图。
附图3为上、下内壳图。
图中,4——保温材料,5——电热元件,6——电源插座,7——导槽,8——导头。
其中,上、下外壳(1)和内壳(2)为使结构简单而分别设计为同一形体。用外联电源线通过电源插座(6)通电使电热元件(5)发热。通电完毕后拔去外联电源线,此时保温材料(4)即蓄积热量并逐渐散热。旋转上、下外壳(1),导热腔(3)容积就会改变,最小时容积为零,即内壳(2)与外壳(1)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泽南;盛海;韩临曦,未经王泽南;盛海;韩临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7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