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污管用口盖无效
申请号: | 92237260.8 | 申请日: | 199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勇 |
主分类号: | E03C1/282 | 分类号: | E03C1/2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污 管用 口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通排污管口盖的设计。
作为排污管用口盖的设计,其技术要求包括污水排泄通畅,杂物留滞可靠和排污管内异味封闭严密等。为此,常见的排污管用口盖包括底座、反水碗和上盖三部分,在使用中,底座固定于地面,在底座的下端面上有一只边沿向底座内凸起的排水口,从而在排水口外侧与底座内腔间形成一低凹的蓄水环槽。反水碗形似倒扣的水碗,其上底部与带有漏水孔的上盖固联。其下沿位于蓄水环槽之中。上述结构的口盖,能够完成泄水、滤杂和隔离异味的作用,因而得到广泛地使用。然而上述结构对长期使用过程中蓄水环槽内和反水碗外壁与上盖之间处所产生大量污垢的清除确十分不便。由此而影响排水畅通的事情时有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便于清理的排污管口盖结构,以此清除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带来的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污管用口盖包括底座、反水碗和上盖,其特征是:底座中放置有一只上端带有外凸缘,侧壁上设有排水口的漏水碗;在漏水碗内侧,配装着一只上端与漏水碗内腔密闭,下端略低于漏水碗排水口下沿的反水碗;与底座配合,在反水碗上端面处有一只带有漏水孔的上盖。
上盖的一个侧边通过固定销作用而铰接在底座上,该结构有利于轻质材料的使用。
当上盖采用卧入底座中的结构形成时,在底座上与上盖铰接点相对处有一开启上盖用的凹槽。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在上述附图中1-漏水碗,2-反水碗,3-底座,4-固定销,5-上盖,6-排水口,7-凹槽。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多层分体结构上。
首先,原技术中的底座,从其功能特性看,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3)和漏水碗(1)所替代。在底座(3)与现有技术相比呈“板式”结构特征。在底座(3)的上端面处制有配合凹槽和安装孔。其中,配合凹槽包括漏水碗(1)的放置槽,上盖(5)的安放槽,以及用于开启上盖(5)的凹槽(7)等。
漏水碗(1)的外形通常采用圆柱形。其上端面敞开,下端面封闭;在其上端面处设有外凸缘;穿过底座(3)上安装孔的漏水碗利用上述凸缘与底座(3)相应的凹槽配合完成底座(3)与漏水碗(1)的配装。
在漏水碗(1)的侧壁上,距漏水碗的下端面一定距离处加工出圆圈排列的排水口(6)。排水口(6)以沿漏水碗(1)轴向的长条状孔为宜,这样可以在保证排水通畅的前提下对水中杂物实施二次滤除,从而有效地保证排污管的通畅。当然,并不排除其他排水口形状的选用,因为排水口形状的不同选择均可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任务,而其中尤以上述结构有排水通畅与二次滤杂二种优点。
本实用新型多层分体结构的第二个表现特征,是反水碗(2)与上盖(5)的分体。
反水碗(2)的上部为一圆柱形,其作用是与漏水碗(1)的内壁上端配合,形成对排污管异味气体的封闭结构。反水碗(2)的下部为一倒圆台形状,以此与漏水碗(1)上的排水口(6)配合形成排水通道。反水碗(2)的上端与下端均为敞开状结构,其中下端端面在配合状态下应低于漏水碗(1)上的排水口(6)下沿,这样可保证反水碗下端在使用状态下没入漏水碗存水中,实施对排污管中异味气体的封闭。反水碗(2)的上端通常制有外凸缘并用于与漏水碗(1)上端面特制的凹槽配合安装。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施配合,例如在反水碗下端制出支脚的结构。
遍布着排水孔的上盖(5)与底座(3)的配合可采用多种形式,例如上盖(5)自由卧入底座(3)上安装槽中的方式和将上盖(5)置于底座(3)上的安放槽中并在其一侧利用固定销(4)实施二者铰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推荐使用后者。因为,这种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的结构整体性增强,这种优点当选用聚乙烯等轻质材料取代铸铁制造本实用新型时尤为突出。
本实新型的优点是:反水碗(2),漏水碗(1)可方便地取出加以清洗,从而消除了除垢死角。同时该种分体式结构有利于以塑代铁,从而给加工制造带来方便,且使外形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勇,未经陈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72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